在网络上,一直有一种说法,发动机一定要热透,只有热透以后的发动机才不会积碳,否则就会导致严重的“碳污染”。影响发动机运转工况。可是,最新的很多汽车说明书上却明确地标注:“发动机启动以后,不要长时间原地怠速,应该立即就走,低速行驶”。
我自己有一辆2013款斯巴鲁森林人,2.5L水平对置自然吸气发动机,CVT变速箱,我这个人很懒,没有热车的习惯,基本上也从不刻意热车,夏天汽车启动以后,系安全带、调整坐姿,最多30秒就走。而在冬天,原地怠速时间会略长一点,主要是东北冬天实在太冷了,发动机转速稳定以后,最多1分钟就会起步低速行驶,等待水温灯熄灭后就正常行驶。我的车是CVT变速箱冬季低温也有冷保护。极寒零下20多℃,也有1-2公里时速不能超过40公里,发动机转速在2000转左右。
前几天,在朋友的修理厂保养时,师傅说,你的车快18万公里了,我给你用核桃砂清洗一下气门(免费),我心想这还有免费的好事?,于是就让师傅把火花塞拆下来,话说,斯巴鲁的水平对置发动机维修起来真的很麻烦,拆个火花塞需要专用工具。拆下火花塞后,他用内窥镜看了一下缸内燃烧情况,然后跟我说,哥,我是真想给你清理一下,可你这燃烧工况真的太好了,除了活塞顶部稍微有一点点积碳以外,其它部位包括气门没有任何固态沉积。汽缸内壁珩磨纹理还很清晰。发动机状态很不错啊。你用车还是很精细的啊。我和他说,我的习惯就是全程使用两桶油的92号汽油,机油使用0W-20全合成,7000公里保养一次。我对车也不怎么精细,一般就是点火就走,从不热车。
回家以后,结合我的发动机工况,我觉得对于电喷发动机来说,按照厂家说明书要求,点火就走,不要怠速,低速行驶这个十二字箴言是没错的。
对于老司机来说,在化油器时代,原地热车是必须的,由于化油器必须达到温度以后才能正常工作,因此,通常开启阻风门,启动发动机,抽上一根烟,等待发动机预热,需要原地怠速很久,否则发动机很容易熄火。
对于电喷发动机来说,会根据发动机温度、进气量自动匹配发动机的喷油量,当发动机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处于低温状态时,会根据预设的温度自动控制喷油嘴进行自动匹配,加浓喷射。避免发动机熄火。
有些老师傅认为,发动机低温冷车时加浓喷射,没热车工况下带有负荷运转时,喷油量会更多,容易导致积碳,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虽然发动机在低温运转时无法以“闭环状态”自动控制喷油量,但是,ECU内固化喷油量数值时,也会充分考虑温度、气压、进气量等因素。总体上也不会产生过多的积碳,反而在原地怠速时,因为某些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太小,进气量过低,为了避免熄火,反而要多喷油,这更容易导致积碳。
正常情况下,汽车长时间熄火以后,发动机内的机油会回流到油底壳,再次冷车启动后,机油泵需要将机油泵到润滑部位,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机油粘度正常的情况下,一般最多10秒就可以完成基本的循环,达到润滑要求。因此,长时间原地熄火没必要。
汽车动力系统是一个体系,不仅仅发动机需要预热,变速箱也需要预热,而原地热车只能对发动机进行预热,由于变速箱没有热源,无法达到热车目的,必须要通过行驶,使发动机提高输出功率,通过变速箱各个档位的切换,促进变速箱油,循环,实现变速箱油的预热。
当然,原地热车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会增加驾驶舒适性,特别是对于北方冬季来说,发动机达到一定温度以后,暖风才会上来,汽车内才会暖和。这一点,低速热车是无法达到的。
很多人不重视机油,更愿意使用高粘度机油这是非常错误的习惯,低粘度机油流动性会更好,全合成的0w机油内加入了抗冷凝剂,在低温环境下可以保持更好的低温流动性,可以减少发动机油泵的泵送阻力,降低机油循环时间,减少发动机低温冷启动磨损。一般来说,日系、韩系、美系大部分发动机都要求使用20的低粘度机油,冬季使用0w还可以增加低温流动性。德系发动机的机油粘度虽然要求更高一些,但是最近也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比如最新的国6b发动机,就要求使用低灰分的0w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