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感的最高境界是人车合一的感觉。
车感指的是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对所驾车辆状态和方位的熟悉度和感应度,以及对所驾车辆各项性能的掌控度和反应度。各种度越高越敏锐越熟练,车感就越好。反之车感就越差。车感差的新手司机想要晋升成为车感好的老司机,那需要经过一个学习锻炼磨合的一个过程,而首先就需要清楚了解车感的几个概念和方法,然后从这些方面入手勤加练习,逐渐熟练掌握。
首先体验右侧车体的感觉。我们通过视线观察顺着车体右前部,看向车体右边线向前延伸到地面的那个交汇处,那个地方一定会在右侧轮的运行轨迹之外。
然后体验左侧车体的感觉。我们通过视线观察顺着车体左前部,看向左侧边线往右距离15-20m的地方延伸到地面的交汇处,就是左侧车轮将要到达的地方。
当我们习惯了这种观察方式之后,就能在潜意识里准确预见车辆前进时即将到达的位置状态。
1、前后车轮行驶轨迹偏差的感觉
车辆在曲线行驶时,同侧前后车轮的行驶轨迹是不一样的,后轮的行驶轨迹总是向外偏离于前轮的行驶轨迹。意思是车辆无论是向哪一边转弯,后轮的行驶轨迹就会向哪一边方向比前轮轨迹偏离一段距离。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转弯时,前轮明明避开了障碍物,后轮却碰上了,这是由于司机没有考虑前后轮行驶轨迹偏差,没有给后轮预留足够距离的转弯空间。
一般小型车辆前后轮行驶轨迹最大偏差有0.8-0.9m之大,而大型车辆的这种偏差会更大,这跟车辆的轴距长度成正比。另外转弯角度越大,行驶轨迹偏差就会越大;转弯角度越小偏差就越小。
因此新手司机要牢记:转弯行驶时,前轮要有意离开弯角最内点一段距离,给后轮预留足够的转弯空间,防止后轮或车位与转弯角障碍物发生剐蹭。
2、车轮在行驶中位置的感觉
驾驶时,我们需要确认车轮在车道中的位置。由于存在视线盲区,新手司机一般难以准确把握车轮在路面的横向位置和纵向位置,这时需要利用车体的某些部位加以参照。
车轮在车道的横向位置可以通过接近或触碰左侧标志线、右侧标志线或路缘标志线来确定。
车轮在车道的纵向位置可以通过参考前左侧车窗底、左后视镜与路面相对位置来确定。
我们也可以把左腿膝盖位置想象成是左前轮的位置,右腿膝盖位置想象成是车辆的中心线。因此新手司机驾驶时,要带着左右腿膝盖所代表含义的意识,视野焦距尽量放远一点,这样就能使车辆更好地保持在车道中间。
速感是指司机能正确地判断出自己所驾驶的车辆和周围其他车辆的行驶速度,以及接近或经过障碍物之时最佳速度的一种预判能力。速感是所有车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车速变快时,会对司机造成什么影响呢?
1、视野变窄。
人的视野宽度会随着速度的提升而变窄,因为车速越快人的视点焦距就会越远。当车辆时速达到40公里时,司机的视野宽度范围大概在90°-100°之间,而当车辆时速达到95公里时,司机的视野宽度范围收窄到只有40°左右,局限形成类似一种“隧道视野”。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所观察到的道路两侧的各种情况就越不清楚,如果此时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司机将难以有效反应,使得行驶的危险性增大。
2、刹车制动的距离会增长。
车辆从开始刹车制动到停车的刹车距离会随着刹车制动前车速的提高而倍数增长。车辆起步后,车速每增加两倍,制动距离就会增加4倍。也就是说,速度越快,刹车制动后车辆前方的非安全区会更长,发生碰撞事故的机率就越大。
3、操纵稳定性变差
车辆转弯时的速度越快,转弯时的离心力越大,这时转弯车辆就越难控制。车速每增加两倍,离心力就会增加4倍。尤其是大型车辆,由于重心更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容易造成汽车侧滑甚至倒翻。
因此新手司机们要善于根据自己对车速感知能力的高低,首先要严格遵照执行在各种路段设置好的限速标志,然后在转弯、会车、超车、停车时使用好适合自己的行驶速度,宁慢莫急地控制好跟车的速度,最后一步一步地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掌握速感的行车方法。
路感其实是司机对各种不同的道路状况的识别感应能力,我们往往根据这种能力同时设定调整好相应的行驶方案策略,更好地保障行车安全。
路感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1、对道路空间的感觉:是指司机对路面的宽度、净空的高度的判断能力。强化这种判断能力可以使车辆更安全地通过一些如隧道、涵洞这等复杂路段,在处理会车与超车时更安全。
2、对道路表面的感觉:是指司机对道路表面的承重力、附着力、平整度等的判断能力,强化这种判断能力可以使车辆安全通过该路段,不至于出现轮胎下陷坑里、车体倾斜等危险状况。
3、对道路方向的感觉:是指司机对道路方向变化、支路、岔口和弯度等情况的感知判断能力,强化这种感知判断能力,就不会发生在弯路密集的地方以及交叉路口感到束手无策,出现转弯速度过快、过急等危及安全的情况。
4、对视线不良道路的感觉:是指司机对所要经过的弯道、坡道、支路、凹凸地形,以及经过各种不同类型的障碍物等视线不良位置时,可能会发生情况的预见判断能力。强化这种预见判断能力,才能从容不迫地在车辆左,右、前、后保留一定的空间应付在不规则路段、特殊路段行驶时随机出现的复杂情况。
距离感是指司机能准确预测所驾驶车辆与其他汽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所应保持的安全间距的判断能力。
司机一般通过双眼的视差来感知物体的相对距离。很多时候司机所判断出的车距往往会比实际情况要大。随著车速的加快,判断的误差几率也会随之不断增大,很多发生碰撞事故的起因最少一半原因是由于司机对距离的判断错误所致。在紧急情况下司机对安全间距的预测不准,会造成汽车追尾,或是超车时机不当,发生汽车的颠覆、碰撞、剐蹭等方面的事故。
1、前车距离
车辆在行驶中与前车之间所保留的间距长短,要大于相对应车速的刹车制动距离。车辆的刹车制动间距长短与司机的反应动作时间、车速、路面状况、路面附着系数、轮胎花纹磨损程度等因素有关,作为司机要对自己所驾驶车辆的制动距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正确预估与前车所应保持的安全间距。
1)根据汽车行驶速度来确定跟前车的安全间距,一般情况下,行驶时速是多少km/h,就应与前车至少保持多少米的距离,例如时速90km/h,与前车至少保持90米的距离。
2)行驶在路面较滑的道路、坡路、弯路以及风、雪、雨、雾、沙尘天气和各种视线不清的情况时,均应增大与前车的间距。
3)留意观察前车动态和道路交通情况,随时做好加速、减速、避让、停车等应急准备。
4)小型车尾随大型车时,往往视线受到影响,给观察道路交通情况带来困难。因此这是要保持足够的行车间距,哪怕是低速行驶,行驶间距也不宜太小,至少保持能看到前车前方的部分交通情况和各种信号。
5)行车速度很低时,行驶间距应缩短,一般能看到前车后轮着地位置为极限间距。
6车辆行驶中,应注意观察后方有没有尾随车辆,应尽量避免使用紧急制动,防止尾随车辆因制动反应不及造成追尾事故。
2、后车距离
车辆行驶中的后方距离虽然是由尾随车来决定和保持的,但对于尾随车来说相当于前方距离。但是,前车在行驶时,要注意设法不要让尾随车跟行距离太近,以免发生危险。特别是装载货物等大型车,车体较宽,若尾随车是小型车,跟行太近,不易看清尾随车的动向,同时尾随车也会受大型车阻挡前方的视野,彼此都受影响。
当车辆行驶在视线不清或道路较窄以及转弯的路段时,一定要降低车速,同时留意与其他汽车间的侧向安全间距,尤其要留意与右侧非机动车火星人的间距是否得当,以防非机动车或行人因躲避障碍突然向左转向或因失去平衡而向左摔倒。
3、车辆间的左、右最小安全间距,通常情况下:
1)车速在40-60km/h时,同向行驶的车辆应保持在1~1.4m。逆向行驶的车辆应保持在1.2~1.4m。车辆与车行道边缘应保持在0.5-0.8m。
2)车速在30km/h时,汽车间的侧向最小安全间距应保持在0.7m以上。如果条件不允许侧向安全间距不足时,就要降低车速小心缓慢通过,以确保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