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社会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
对于缴纳了社保的人员,退休以后不但每个月可以领取到一定金额的养老金,医保卡每个月也会有一笔钱到账。
当然,这都是有一定条件的。
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职工,在缴费满15年并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才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而参加了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则可以办理医保退休,无需再缴纳医保费用,终身享受医保的退休待遇。
相比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会更长,大部分城市关于医保最低缴费年限的规定是25年。
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参加的是大病统筹模式的医疗保险,那么是不建立个人账户的,每个月缴费人员的社保卡是没有钱入账的。
由于我国的医疗保险是属地化管理,因此每个地方关于医保划入方式的规定还不太一样。
目前医保的划入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比如上海市,2020年退休人员每个月的医保计入标准分为两个档次,对于74岁以下的退休人员,每年进卡1680元;对于7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每年进卡1890元。
2020年上海市的养老金水平总体上调了5%,但是医保计入标准和2019年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虽然退休人员2020年的养老金增加了,但是每个月计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并没有变化。
同样是定额返还的还有天津市。
天津市的待遇标准分为三个档次,对于建国前的老工人,每个月的待遇标准是60元;对于70周岁以上的退休职工,每个月的待遇标准是50元;对于70周岁以下的退休职工,每个月的待遇标准是40元。
天津市的待遇标准虽然和上海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天津的做法比较特殊,它将每月计入医疗账户的钱分为两部分:
其中总额的30%进入社保卡的医保账户,可以用来在医院就医时刷社保卡结算。
而总额的70%发放到社保卡的金融账户,金融账户的钱可以自行取出,用于健康体检或者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等。
对于采取定额返还方式的省市,养老金的上调并不会影响到划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金额,需要当地政府每隔一段时间重新发文对金额进行调整。
比如《河北省省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中明确:
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以本人基本养老金(养老保险统筹口径)为基数,按6%的比例全部从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入。
假设老李的养老金是6000元,那么他每个月划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金额就是6000x6%=360元。
2021年养老金上调的总体水平为4.5%,如果老李的养老金上调到6000x(1+4.5%)=6270元,那么他每个月划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金额自然会相应调整,提高到6270x6%=376.2元,增加了16.2元。
当然各个地方的划入比例不同,比如福建省福州市,根据退休金水平的不同,划入医保账户的比例也不同:
退休人员月退休金在500元以下(含500元)的,按本人月退休金的6.4%划入个人帐户,上述退休人员月划入个人帐户的金额低于20元的,按20元划入;
退休人员月退休金在500元以上的,按本人月退休金的4.5%划入个人帐户,上述退休人员月划入个人帐户的金额低于32元的,按32元划入。
湖北省武汉市则根据退休人员年龄不同,确定不同的划入比例:
退休人员年龄在70岁(含70岁)以下的,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退休费为基数,按4.8%划入。
退休人员年龄在70岁以上的,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退休费为基数,按5.1%划入。
退休人员没有上年度月平均退休费的,以本人本年度月平均退休费为基数;没有本年度月平均退休费的,以当月退休费为基数;退休费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80%的,以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为基数。
对于这些按照基本养老金比例返还的省市,只要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了,那么划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对于养老金高的群体,肯定是更喜欢按比例划入的方式;而对于养老金低的群体,定额划入的方式对他们更有利。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也就是之前网上广为流传的对于个人账户金额有显著影响的医保新政。
意见中明确,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原则上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划入额度逐步调整到统筹地区根据本意见实施改革当年基本医疗保险平均水平的2%左右。
个人账户的具体划入比例或标准,由省级医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以上原则,指导统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研究确定。
所以,相信后期当各地政府根据指导意见出台本地政策的时候,肯定还会对退休人员的医保划入金额或比例做出一个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