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位朋友问,退休以后养老金收入是人们的最主要收入,养老金替代率怎么算呢?
一般来说,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退休老人生活水平的通用指标,指的是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水平之比。如果养老金替代率能够达到70%,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会与退休前相当;如果低于50%,则会大大降低退休老人的生活水平。
养老金替代率,目前国家并没有官方的统计数字公布。我能够搜到的数字是在国务院网站上,一篇新华社的报道——《让我们有一个体面的老年——养老金“十二连涨”三问》。这是2016年的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数字“按照养老金与缴费工资基数的比值计算,2014年我国养老金替代率达到了67%。”
实际上,从2005年开始我们实施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快速调整,2014年以前,每年养老金增长的平均水平都达到10%以上。所以,那些时候养老金替代率在快速上涨。不过,近年来由于养老金增长率的降低,2022年和2023年养老金的整体调整比例只有4%和3.8%,因此估计替代率也会有所变化。
养老金的替代率口径有很多,我们个人是很难准确计算的。比如说,就社平工资而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22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社平工资为114029元,私营单位为65237元,平均每月工资为9502.42元和5436.42元。如果我们以此为基础,对比我们只有三千多元的养老金的话,确实水平高不到哪里去。
不过也有一些原因,大家需要了解:①上面的工资实际上是应发工资,包含了社保公积金的个人负担部分,另外也包括了加班费等待遇,是普遍偏高的。②临近退休老人的工资水平,并不一定是平均工资水平。按照规律,一般老人由于劳动能力衰弱,工资收入也应当降低。③我国的退休年龄偏早,很多人实际上是退而不休,会一边领着养老金,一边继续工作。缺少养老保险的积累,因此影响了养老金水平。
养老保险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同时还具有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如果说社保缴费40年的话,大多数人领取的养老金是足够保障退休后生活的。
让我们算一下养老金的替代率:
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主要跟社平工资挂钩,如果按照60%档次缴费40年,可以领取32%的社平工资。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账户积累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如果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跟社平工资一样,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是跟社平工资挂钩的。如果是60岁退休,40年积累,计发月数按139个月计算,每月可以领取16.58%的社平工资。
两部分相加,可以领取48.58%的社平工资。
如果说我们平时应发工资是60%的社平工资,不出社保公积金个人负担部分15%,每月实际到手大约是51%的社平工资。因此,养老金替代率高达95%左右。对于按60%缴费的群体,社保缴费30年养老金替代率实际上就能达到71%的。
如果是缴费档次高,相应的替代率反而会低一些,这也是我们养老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功能的一种体现。根据计算,如果按照100%档次缴费,40年养老金替代率是79.56%。
下面这张图是暖心为大家对比的一些数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实际上由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相对贬值,实际替代率可能会低一些。
总体来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养老保险缴费30~35年,养老金替代率能够达到60%~70%,这种情况下满足退休后的生活,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