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2月22日进口游戏版号发放仅仅两天,年内最多一次国产游戏版号在A股开盘前下发。
游戏工委发文表示,此举有力展示了主管部门积极支持网络游戏发展的鲜明态度。
今日早间,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12月份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105款游戏获批。其中包括3款客户端游戏,8款移动兼客户端游戏,其余94款为移动游戏(含35款休闲益智类移动游戏)。
此次国产游戏版号发放数量为年内最多、首次突破百款。截至目前,今年共下发1075个游戏版号(含977个国产及98个进口),已经超过2022年和2021年水平。
2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针对《征求意见稿》的影响,多家游戏公司于12月22日当天迅速作出回应。
周六,国家新闻出版署也回应称,“《征求意见稿》立足于保障和促进网络游戏行业繁荣健康发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更广泛听取意见、完善规章条款的过程”。
此次版号发放,意味着什么?
征求意见的导向,将给国产游戏带来什么改变?
对此,财联社记者崔铭、证券日报记者李豪悦分别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书乐以为:
游戏健康发展,有了最强保障。
版号发放按月正常化,且数量增长,恰恰和此前征求意见稿中版号审批流程明晰且限时办结的导向相一致,充分体现出了国家对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支持。
本质上也是让游戏厂商一直悬在心头的版号审批问题,有了一个彻底解决。
同时,在导向上,“三分研发七分运营”的旧模式可能改变,但国产手游不会走向买断制。
当然,传说中的3A大作《黑神话:悟空》,或许是个例外。
大势之下,全球网游领域都在向免费游戏、道具付费靠拢。
买断制已经局限在单机游戏和主机游戏之上,且这两类的承载平台目前大多也开始走向订阅制,而不再彻底单品买断。
因此,买断制正在式微,而免费游戏、道具付费更符合网络游戏不断迭代更新的特征。
国内游戏产业为何会选择三份研发、七分运营,本质上也是历史习惯的遗留。
国内网游在2000年代发展初期,是以代理日韩游戏为主,自主研发的公司极少,因此基本上都是在运营上下功夫,本质上也是运营商。
2007年后,国产游戏逐步占据市场主流。
游戏行业在研发上才逐步从模仿走向原创乃至创新。
但原本对运营的重视,以及在创新不足、营销凑的惰性思维下,这种“三分研发七分运营”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同时,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山寨换皮游戏、传奇类游戏盛行,要想获得更多用户,运营就成了重中之重。
而当下,打造精品游戏是目前对游戏产业最大的导向。
此前版号审批趋严、此次办法放量,以及征求意见,都表达了这种导向。
国产游戏无论是在国内存量市场竞争,还是在海外拓展市场,都需要通过精品游戏,用创新玩法去参与全球竞争。
而这种精品游戏的大趋势则表现为,更多国产游戏,都在沿着《原神》精品游戏、游戏出海的成功路径前进。
且为了开拓更多市场,开始探索主机、手机、PC端乃至云游戏上多端数据互通,获得更大增量市场的可能,这将是游戏技术质的飞跃。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