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职工而言,三十岁是一个分水岭。三十岁之前为了更好的薪酬待遇,一些职工会频繁跳槽,但是三十岁过后,许多职工考虑的问题重点就已经由更好转为更稳了,毕竟三十岁以后不再好找工作,所以许多人都会选择待在自己的岗位上安逸地干到退休,等到工龄期满便可以退休。
这时候出现一个问题,如果还有四年时间我们就要退休了,单位突然拿出60万,想要买断我们的工龄,我们应不应该同意呢?
买断工龄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一些国有企业受改革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富余人员,这时候企业就会拿出一笔资金安置这些人员。买断工龄的本质,是一次性给予职工一定数额的补偿,从而接触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
表面上看上去,买断工龄与现在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在做法上比较相似,但实际上还是具有较大的差别。在我国现在的法律法规中,也没有关于买断工龄的说法。这也就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买断工龄没有法律依据。
这样一来,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单位买断工龄的金额会大有不同,甚至可以说,行业内绝大多数买断工龄的补偿金额都比较低,有些员工甚至只能领到区区几千块钱,还没有一个月的工资高。
那为何生活中会经常听到“买断工龄”这一词语呢?买断工龄现在一般指的是,企业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会给员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而这个是受到《劳动合同法》的保护的。只要不是劳动者本人的原因,用人单位想要解除劳动合同关系,都必须要向劳动者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
首先,老员工的年纪普遍偏大,精力很难比得上从前,这样一来,岗位上的事情可能处理起来没有以前利索,这时候企业就希望能够注入一些新鲜血液,从而继续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毕竟年轻人精力旺盛,也能够尽快地学习到新知识,所以新员工相较于老员工而言,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回报。但是企业的岗位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老员工给新员工让位。
其次,老员工一般都在公司呆的时间比较久,所以老员工的薪酬水平都普遍较高,换句话说,用工成本也要更高一点。而新员工初来乍到,工资会相对开的比较低,一个老员工的工资说不定能养活两个新员工。因此,企业自然而然地更倾向于买断老员工的工龄,从而雇佣新员工,这样能够保证利益最大化,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买断工龄划算呢?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个事情,企业解除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就意味着员工的社保以后要自行缴纳,这是非常赔本的买卖,所以社保缴纳期限未满的,不建议接受买断工龄。
如果社保期限届满的,可以计算一下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补偿金是按劳动者工作满多少年来计算,以员工每个月工资乘以相应的数字。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则按照半个月的工资情况来计算金额。
如果买断工龄的补偿金是60万,也就意味着员工每个月的工资是20000元,这样一算,四年就是96万的收入,非常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