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4月25日起,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3年期、2年期大额存单以及部分“特色存款”产品利率下调,普遍调降在0.1个百分点左右。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从各大银行了解到,无论是3年期还是2年期的大额存单都比较抢手,有些银行3年期、利率在3.4%左右的大额存单出现了售罄和需要“抢购”的现象。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由于理财市场净值型产品出现回撤,资本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部分居民对于保守型投资的需求在增加,长久期高利率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银行下调大额存单利率背后的逻辑在于,商业银行在面临着 LPR 利率下行资产端价格承压、息差收窄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理性的商业选择,银行在进行更加主动的负债成本管理。
当然除了大额存单之外,也有投资人和分析师建议可以考虑证券公司提供的收益凭证产品,同样是保本保息,但是起投金额较低,而且产品期限也更为灵活。
另外,如果能够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对于风险有一定容忍度的投资人来说,也可以考虑例如养老目标基金或理财等产品,这类产品期限更长,收益率可能比大额存单的利率还要高一些。
大额存单突然变成“香饽饽”
“大额存款要降息了!本周我行还可购买大额存单和平安存3年期3.5%。”4月22日,经济观察网记者收到了来自平安银行广州分行一位客户经理的微信通知。
三天后,该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已经降至3.4%的年利率,此外还有更多的银行也加入了此行列。
4月25日起,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国有大行纷纷下调大额存单利率。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3年期20万起存的大额存单年利率由3.35%下降至3.25%,2年期20万起存的大额存单年利率由2.7%降至2.6%,均下调了0.1个百分点。建设银行的大额存款产品不多,据其App显示,该行20万起投的大额存单最高年利率也由3.35%下调至3.25%,但购买期限只是写了1个月-3年,并没有看到具体的产品列表。
除了平安银行外,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出现下调,光大银行则由3.55%下调至3.45%。
“我们之前是3.55%,在所有的银行当中,我们应该是很有优势的,然后降到3.53%,在上个星期还有3.5%,这一周刚开始我看到他们买的还是3.5%没有变,但到了周中就变成了3.45%了。”一位光大银行深圳某网点的客户经理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而招行在更早之前已经由3.55%降至2.9%,降幅较大。
“这几天的大额存单都需要抢的,我们最快一批额度可能要下周三上午八点半才上线,这批次的产品利率是3.43%,现在可以开始预约,预约成功的话认购机率比较大。”上述光大客户经理如是告诉记者。
记者在光大银行APP中点开该行3年期20万起的大额存单产品,发现该产品已售罄,而该行2年期、20万起投,收益率2.9%的产品依然还在售。
“对于客户而言,他买三年期的可以拿到3.45%的利率,比2.9%的利率高出不少,如果不急着用钱何不再放一年。”上述客户经理称。
平安银行3年期20万起,年利率3.4%的大额存单也出现售罄的情况,而该行2年期20万起、年利率2.75%的大额存单产品,也显示“由于目前大额存单认购火爆,认购申请需要排队处理,在排队认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售罄的情况。”
国有大行中,中行APP显示,无论是半年、一年、两年还是三年的大额存单产品,几乎全线额度不足。
为何大额存单突然变成了“香饽饽”?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由于理财市场净值型产品出现回撤,资本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部分居民对于保守型投资的需求在增加,长久期高利率的产品吸引力还是比较强的。大额存单,它代表的是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定期存款的产品,价格体系也不错,还可以做出一些质押性的融资安排,如果居民认为利率在未来一个时期仍处在下降的通道,为了对抗一定的通胀压力,做出较长期限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
也有投资人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对比起银行产品,他更青睐证券公司提供的收益凭证产品,同样是保本保息,但是起投金额只需要五万,而且产品期限更短,最短的只有一个月,最长的是四个月,固定年化收益率2.4%-2.6%不等,与大行2年期大额存单产品收益相差不大,但流动性更好,起投金额门槛更低。
“如果能够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对于风险有一定容忍度的投资人,我们认为长久期的品种,还是有一些可以投资的,例如养老目标基金或理财等。”王一峰也给出了一些另外的投资建议。
在他看来,这类产品期限更长,收益率可能比大额存单的利率还要高一些,当然这些产品也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利率上的波动,但只要投资期限够长,问题不是太大。
大额存单利率调降的逻辑
王一峰认为,银行下调大额存单利率,是商业银行在面临着资产端价格承压、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理性的商业选择。
近年来监管引导银行持续加大减费让利的力度,助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从2021年底到今年年初,人民银行下调两次 LPR 利率,对于银行的贷款利率呈现出下行的态势,对银行的净息差管理带来一定压力。多位银行高管就曾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判断,2022年,银行息差下行的压力仍比较大,净息差水平预计还会有一些下行趋势,这是所有银行都面临的问题。
不久前,有市场消息称,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基点(BP)左右,但这一要求并非强制。
“随着资产端价格体系的下移,会倒逼商业银行进行更加主动的负债成本管理,对一些高成本的负债,就相应做出更强的管理性的安排和成本控制的举措。”王一峰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民生银行副行长李彬就曾公开表示,今年该行会有一些协议存款,还有大额存单到期,那么到期的置换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存款的重定价和重新安排,也是今年民生银行是否能够推动负债成本下降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这几年我们聚焦核心负债,降低了很多我们高成本的存款,比如说结构性存款的下降,我们存款的成本近两年是连续下降。在负债端上,民生银行还将灵活安排市场化的资金来源,合理安排同业负债和发行债券等资金的规模和期限,进一步推动降低负债的成本。“李彬称。
“邮储银行今年有较大规模的高息存款到期。比如3年期以上高息存款到期5000多亿元。这些存款的利率水平较高,在3.8%以上,随着今年到期重新定价,利率会下来。另外我们做了详细预案,希望通过基金、理财来承接这些高息存款。”邮储银行董事长张金良近日亦公开表示。
此外,他还称,今年邮储银行在负债端还会有几个方面的动作。一是今年将推进以价值存款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引导分行大力发展低成本的价值存款。二是去年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革红利将会在今年集中兑现,邮储银行的负债当中有95%以上是存款,受益面比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