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研究·固收】 孙彬彬/孟万林/姜艺璇 (联系人)
摘 要
上半年银行息差继续缩窄,为什么?
资产端,一是LPR持续下调及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新发放贷款定价继续下行,贷款平均收益率继续下降,二是市场利率低位运行,带动债券投资和票据贴现等市场化资产收益率继续下降,三是需求驱动仍不足,居民消费意愿仍然较为低迷,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放缓。
负债端,企业资金活化不足,企业结算资金等低成本的对公活期存款增长受限,叠加资本市场扰动下居民投资向定期储蓄转化,储蓄存款的财富属性加强,存款活期占比下降,负债和存款成本率维持刚性。
从报表数据特别是国有行数据观察,负债端成本上升是息差收窄的主因。这在央行不断引导降存款利率的背景下,说明我们现在的宏观金融结构或存在一定的压力,国有行更为明显。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进一步引导存款利率下行,而在于刺激需求,让企业资金活化,提升微观主体投资和消费意愿。
贷款方面,上半年商业银行公司贷款占比较2022年末明显提升,基建、制造业贷款是上半年对公增量贷款的主要贡献来源。股份行、农商行证券投资和同业资产扩张明显。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久期进一步拉。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持有公募基金总体占比较2022年末提升,持有理财、资管和信托的占比下降。
上半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但部分城农商行资产质量仍需关注,九台农商行、中原银行、广州农商行、江西银行、九江银行、天津银行、盛京银行和哈尔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2%。此外,地产困境下,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明显提升。
从银行半年报可以看到,宏观结构压力越发凸显,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也愈发明显,改变的关键或在货币以外。
除锦州银行外,上市银行2023年中报均已披露完毕,本文结合上市银行中报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信贷投向、负债情况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修复有所反复,叠加外需疲弱,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央行通过总量和结构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支持信贷投放与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总体来看,2023上半年银行资产增速从2022年末的11.00%扩大至2023年6月末的11.23%。其中,国有大行、城商行资产扩张明显提速,2023年6月资产增速较2022年底分别扩大0.31和0.36个百分点至13.71%和11.04%。股份行资产增速小幅抬升,农商行资产增速延续下滑态势,较2022年底下行0.69个百分点至8.91%。
在资产扩张提速的同时, 2023上半年不同类型上市银行净息差整体进一步压缩。58家上市银行中(剔除锦州银行),仅天津银行、青岛银行、江阴银行、甘肃银行、泸州银行、晋商银行共6家银行净息差较去年年底有所回升,南京银行净息差持平去年底水平,其它51家上市银行2023年上半年净息差均有不同程度收窄。
参考招商银行披露,上半年商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下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资产端,一是LPR持续下调及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新发放贷款定价继续下行,贷款平均收益率继续下降,二是市场利率低位运行,带动债券投资和票据贴现等市场化资产收益率继续下降,三是经济呈复苏态势,但需求驱动仍不足,居民消费意愿仍然较为低迷,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放缓。
负债端,企业资金活化不足,企业结算资金等低成本的对公活期存款增长受限,叠加资本市场扰动下居民投资向定期储蓄转化,储蓄存款的财富属性加强,存款活期占比下降,负债和存款成本率维持刚性。”
中国工商银行提及银行业 NIM 继续呈下降趋势主要受市场利率下行、LPR 下降导致的贷款重定价以及客户定期存款意愿上升等多因素影响。
展望未来,结合部分上市银行对于下半年净利差相关展望来看,预计息差依然承压。
2023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除证券投资外的其它资产规模增速较2022年末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同业投资和现金及存放央行资产增速扩大最为显著。分银行来看,国有行主要依赖贷款投放进行扩表,股份行、农商行证券投资和同业资产扩张明显。
从占比来看,上市银行资产端中同业资产占比较2022年末明显提升,贷款、现金及存放央行资产占比被动回落,证券投资规模增速及占比较2022年末均有回落。
生息资产中,贷款、证券投资收益率均下行,带动生息资产收益率总体回落。存放央行、同业投资分项收益率相比2022年明显抬升。
分银行类型来看,仅国有行证券投资收益率基本持平去年,其它类型上市银行证券投资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此外,国有行、股份行同业投资收益率上行幅度较大。
我们主要围绕贷款和证券投资进一步分析银行的资产配置。
2.1. 贷款投向:基建、制造业支撑公司贷款扩张,个人住房贷款明显压降
2022年下半年开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更为积极,充分发挥信用扩张的关键作用。
(1)分贷款类型
2023上半年商业银行公司贷款占比较2022年末明显提升,个人贷款和票据贴现占比有所下降。其中,政策引导下,上半年上市银行公司贷款余额增速、占比均有明显提升;而在居民收入预期低迷、资产负债表受损的大背景下,居民部门加杠杆意愿偏弱,个人贷款余额增速进一步回落,占比创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
具体到个人贷款方面,受居民提前还贷、以及地产销售不及预期影响,上半年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大幅回落。汽车贷款、信用卡透支占比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这与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背景下居民部门主动压降负债规模的现实背景相吻合。
(2)分区域
由于各银行业务所覆盖的区域各有偏重,且不同银行在区域的划分口径上有所差异,我们在上市的国股行(基本实现全国展业)中选择披露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等重点地区的部分银行进行对比。
国有行:中西部地区占比最高维持在33%左右,长三角地区次之。2023年上半年除环渤海地区贷款余额占比略有收缩外,其他重点区域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股份行:长三角地区占比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2023年上半年股份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贷款余额占比继续维持增长态势,而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占比则略有下降。
总结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依然为2023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新增贷款的主要贡献来源。
(3)分行业
梳理主要银行对2023年上半年信贷投放的总结回顾来看,以国家重点政策导向为依托,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创新、涉农等领域是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支持方向。
上市银行数据同样指向基建、制造业贷款是上半年增量贷款的主要贡献来源。2023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增量贷款主要流向了制造业、租赁/商业服务业与贸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电热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从银行存量贷款行业分布观察,租赁/商业服务与贸易、制造业、以及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分别维持存量贷款行业占比前三格局。与2022年末对比,制造业、租赁商业服务与贸易业两个行业贷款余额占比明显提升。
在地方融资平台口径下,从部分银行披露数据来看,截止2023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广义口径风险业务余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而平安银行较去年同期上升,但全年同比增速有所降低。
展望2023年下半年,参考兴业银行的披露:公司将继续保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风险管控高压态势,推进风险化解“三部曲”,以项目为基础,围绕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主动平衡”策略,充分发挥敏捷小组机制作用,重点把握专项债置换机会,全力保障全年资产质量稳定。
招商银行:下半年,本公司将继续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性和区域性风险,紧密跟踪全行地方政府类相关业务规模总量和区域分布情况,坚持“优选区域、择优支持、合规运作、强调自偿”的总体策略。一是优选区域,对于全部地方政府类授信业务均需综合考虑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政府债务和人口流入等相关风险情况,实施差异化管控策略。二是择优支持,优先支持有市场化经营性收入的主体和项目,重点支持列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三是合规运作,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政府债务管理的各项政策要求,严密排查隐性债务风险,并要求各经营机构严禁新增或参与虚假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四是强调自偿,正确认识政府在企业、项目中的角色和责任,坚决打消政府兜底思维,聚焦优质项目类资产,根据项目和客户经营性现金流对自身债务的覆盖程度,优选业务。
2.2. 资产质量:不同银行贷款逾期表现分化,房地产行业不良率明显提升
2023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贷款逾期占比较去年末保持稳定,但不同类型银行表现分化明显。分银行类型来看,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逾期贷款占比明显回落,国有行逾期贷款占比基本稳定,农商行逾期贷款占比大幅走高。其中,九台农商行2023年中报逾期贷款占比达14.80%,较去年末3.1%明显上行,予以剔除后农商行整体逾期占比仍有上升。
从逾期贷款的期限结构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逾期3个月以内贷款占比较2022年底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逾期3个月至1年贷款比例较2022年末有所提升,逾期1年以上贷款占比基本稳定。
从关注类贷款占比和非正常贷款(不良+关注)占比来看,各类银行在今年上半年资产质量较去年年末均有所好转,关注类贷款比例、非正常贷款占比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仅从五级资产分类视角的不良贷款率来看,2023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但部分城农商行资产质量仍需关注。截止2023年6月末,九台农商行、中原银行、广州农商行、江西银行、九江银行、天津银行、盛京银行和哈尔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2%。
分区域分布来看,我们依旧以上市的国股行(基本实现全国展业)中选择披露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等重点地区的部分银行为样本。观察贷款不良率的区域分布情况,2023年上半年除长江三角洲不良贷款率基本保持稳定外,其它各重点区域的不良贷款率整体有所下降,其中长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贷款不良率均为近五年来最低。
从中信银行披露情况来看,不良贷款区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江三角洲、中国境外个别大额客户出现风险,降级不良,导致该地区不良增加较多;二是环渤海地区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较大,不良余额下降明显。
分行业来看,以上市国股行为例,不良贷款中的制造业、采矿业、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占比较2022年末明显下滑,但上半年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以及租赁、商业服务与贸易业、批发零售业在不良贷款中的占比提升明显提升。
参考招商银行披露,2023年上半年新生成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截止2023年中报报告期末,招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5.45%,较上年末上升1.46个百分点,主要是受个别高负债房地产客户风险进一步释放、风险处置进度较慢和房地产贷款余额下降的共同影响。
参考中信银行披露,截至2023年中报报告期末,集团公司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64.44 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 2.21 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个别客户出现风险,降级不良所致。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下降 1.40、2.44、0.75 个百分点。
2.3. 证券投资:债券投资继续拉久期,公募基金有所上升
银行证券投资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直接的、标准化的债券投资,二是对资管产品投资(如公募基金、理财、非标、资管计划、ABS等,统称结构化主体)。
整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股份行、城农商行提高了对标准化债券的投资,国有行对债券的投资略有降低,各类银行对资管产品的投资比例均有所下降。
标准化债券配置种类方面,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投资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包含同业存单)占比环比略微上升,企业债券占比小幅回落。分银行类型来看,城农商行上半年明显增持金融债品种,股份行、城农商行对企业债券的持有比例亦有明显上行。
对于国有行而言,政府债券依然是其债券投资的主要投向。中国银行对于投资业务回顾的相关表述中提到,2023年上半年“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保持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力度;助力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绿色债券投资量稳步增长,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量保持市场首位;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债券投资”。
从债券投资期限来看,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久期进一步拉长。以工行和农行为例,2023年上半年两家银行均提高了对5年期以上债券以及短端债券资产的配置、降低了3个月至1年和1至5年期债券的配置。
资管产品方面,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持有公募基金总体占比较2022年末提升,持有理财、资管和信托的占比下降。更细致地观察,城商行大幅提升公募基金投资比例,而国有行、农商行则更多增持ABS产品。
3.银行负债:存款定期化、海外存款成本上升带动存款成本提高
2023年上半年银行负债中存款占比继续提升,应付债券和同业负债的占比小幅回落。
分银行类型来看,不同类型上市银行负债结构中向央行借款、应付债券、吸收存款占比环比变动方向一致,同业负债结构有所分化。其中,国股行同业负债占比较2022年末下降,而上半年农商行同业负债占比明显提升。
受存款成本小幅提升和同业负债成本大幅增加的影响,上半年上市银行平均计息负债成本有所提高,相比2022年末提升11bp。
在吸收存款方面,各类上市银行计息负债中存款占比环比继续提升,具体到存款结构来看,2023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个人存款增速继续维持高位、公司存款增速明显提升。
成本角度观察,存款定期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叠加海外存款利率成本上升共同助推2023年上半年各类银行存款成本均有所提升。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存款成本率提升最为明显。
参考招商银行中报披露,2023年上半年客户存款利息支出同比增长25.43%,主要因为客户存款规模增长较快,同时一方面虽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行,但外币存款利率上升一定程度上推升了整体存款成本率,另一方面客户对存款的财富属性需求增加,定期存款占比上升。
中信银行中报同样提及“存款成本率上升0.10个百分点,主要是本集团境外子公司存款成本率上升所致。”
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整体应付债券成本趋于稳定,但不同类型银行表现分化明显。其中,国有银行应付债券成本率较2022年底明显提升,其它各类型银行则有所回落。此外,上半年各类型上市银行同业负债成本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从同业负债监管角度考虑,如果将同业存单包含进同业负债,厦门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超过1/3,华夏银行、天津银行、上海银行、兴业银行四家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超过30%。环比角度观察,统计的58家银行中,有20家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较2022年末有所提升。其中,天津银行、邮储银行、长沙银行、厦门银行、瑞丰银行和上海农商行同业负债占比较去年末提升幅度较大。
4.小结
上半年银行息差继续缩窄,为什么?
资产端,一是LPR持续下调及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新发放贷款定价继续下行,贷款平均收益率继续下降,二是市场利率低位运行,带动债券投资和票据贴现等市场化资产收益率继续下降,三是需求驱动仍不足,居民消费意愿仍然较为低迷,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放缓。
负债端,企业资金活化不足,企业结算资金等低成本的对公活期存款增长受限,叠加资本市场扰动下居民投资向定期储蓄转化,储蓄存款的财富属性加强,存款活期占比下降,负债和存款成本率维持刚性。
从报表数据特别是国有行数据观察,负债端成本上升是息差收窄的主因。这在央行不断引导降存款利率的背景下,说明我们现在的宏观金融结构或存在一定的压力,国有行更为明显。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进一步引导存款利率下行,而在于刺激需求,让企业资金活化,提升微观主体投资和消费意愿。
银行资产投放怎么看?
贷款方面,上半年商业银行公司贷款占比较2022年末明显提升,基建、制造业贷款是上半年对公增量贷款的主要贡献来源。股份行、农商行证券投资和同业资产扩张明显。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久期进一步拉。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持有公募基金总体占比较2022年末提升,持有理财、资管和信托的占比下降。
上半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但部分城农商行资产质量仍需关注,九台农商行、中原银行、广州农商行、江西银行、九江银行、天津银行、盛京银行和哈尔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2%。此外,地产困境下,上半年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明显提升。
从银行半年报可以看到,宏观结构压力越发凸显,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也愈发明显,改变的关键或在货币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