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百科 > 理财

银行理财,还能是“小甜甜”吗

时间:2023-01-28 16:02:59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2023年,银行理财要迎接“摊余成本法”的卷土重来?还是在净值化转型中积累经验,重新赢回市场,成为投资者心中的“小甜甜”?

2022年,银行理财罕见地遭遇两次破净潮。在3月的股市下跌中,由于银行理财在权益市场占比相对较小,波动慢慢平息;而11月债市动荡下的破净引发巨额赎回,让银行理财有些“伤筋动骨”。

民生理财总裁张昌林认为,2022年11月债券市场波动幅度与以往相比较为剧烈,但从绝对收益变化看,其波动水平与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相比并不算大。之所以引发恐慌,除了投资者对波动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银行理财的产品体系、产品结构、产品风险收益定位亟待优化。

从理财回归存款

2023年的伊始,看到2万元的奖金到账短信后,家住北京的小刘没有进行任何操作,任由这笔钱“躺”在了活期账户里。

毕业一年多,小刘终于攒到了人生中第一笔10万元。但今年以来仅有的几次投资经历都不太顺利。

2022年9月,小刘第一次攒够5万元,买了某大行“最低持有30天”的一款理财,预期收益大约在3%,但现在持仓收益率仅0.68%;试水买了几千块钱的股票,现在亏损12%。去年10月,差点听朋友的建议用人民币换点美元,“现在想想,幸亏没换,不然又是一笔巨亏。”

此前他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网友说可以存银行大额存单,有的三年期存单年化可以到3.25%,但他10万的存款还不够起存点,还需要再攒攒。

家住天津的王女士理财方式比较单一,七八年来只买低风险的银行理财。最近她和朋友们聊天时,大家的看法是:“有的银行理财竟然也能亏钱,还是存款比较靠谱。”所以她也准备联系客户经理,预约存款,或者买国债。

央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去一年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逐渐提高。从央行公布数据来看,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新增的存款主要是由居民贡献,其中,相比2021年度,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合计多增了9.27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多增了7.94万亿元。

银行等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也有明显感受。一般年初时节,银行要进行“开门红”营销,华北一家地方性银行的支行制定了对员工“基保理”(注:基金保险、理财)和贵金属等营销指标要求,并提出提升存款留存率等考核标准。不过这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却体会到,今年拉存款并不难,反而基金和理财市场因为在去年波动比较大,营销起来有难度,很多客户直接就说“我不接受高风险”。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居民赎回理财产品,资金回流银行表内,导致存款大增。国金证券(10.010, -0.12, -1.18%)固收首席分析师樊信江认为,理财赎回引发了三方面效应:债券发行取消潮、表内中长期贷款放量以及居民存款多增、企业存款少增。

瑞银证券中国利率市场策略分析师夏愔愔表示,理财的产品赎回,从资金流动的情况来讲,或导致银行的存款被动增加的现象,可能这是理财赎回让理财资金暂时回到了银行存款里面。

理财存规模与预期收益下降

随着信用债收益率、信用利差有所回落,理财的赎回压力有所缓解。但从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12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大幅降低。

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2年4季度,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26.65万亿,与2022年3季度(28.96万亿)相比,存续规模下降超2万亿,并回落至2022年1季度水平(26.95万亿)。

不过该数据统计根据普益标准统计口径,只涵盖净值型产品,与理财登记中心披露数据稍有差异。

普益标准认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下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市场波动导致的赎回增加,11月以来市场利率上行,债券价格下跌,导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净值回撤乃至发生“破净”现象,个人投资者恐慌情绪加剧,并大幅赎回开放式理财产品;二是12月封闭式产品到期规模增加,对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和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近期中信证券(21.670, 0.05, 0.23%)团队的统计显示,12月产品整体业绩比较基准延续下降。当月新发行理财产品中,按投资性质区分,固定收益类和混合类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分别为3.84%、4.17%,分别较上月下降0.07pct(百分比)、0.13pct,均有所下降;按投资期限区分,1-3个月、3-6个月、6个月-1年、1-3年、3年以上期限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分别为3.30%、3.47%、3.76%、4.23%、5.01%,分别较上月下降0.28pct、0.13pct、0.10pct、0.04pct、0.13pct,各期限产品平均业绩基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3个月期限产品下降明显。

为留住客户,2022年12月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

对于摊余成本法,光大理财在官微举例解释,如果持仓一只年化收益率为3.65%的一年期理财产品,购入10万元,到期的收益即为100000*3.65%=3650元,如果将收益平摊到每一天,收益正好是3650元/365天=10元。也就是说,使用摊余成本计价时,投资者可以在一年中的每一天看到10元收益到账,每天一点小收获。

中金固收团队指出,2022年12月以来,监管采取了诸多政策来稳定理财赎回带来的债券市场下跌,其中包括公开市场大幅投放流动性(央行降准、重启14天逆回购,节前两周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16790亿元),市场机构建议阶段性放松监管指标指导银行自营承接理财卖出资产,银行理财认购旗下产品和发行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等。

银行理财的新课题

“短期内,赎回潮对于理财投资者信心的伤害短时间难以弥补,但赎回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债市已初步具备风险缓释基础,或将逐步修复。长期来看,净值化转型和投资者刚兑预期之间的矛盾是赎回潮频发的根本原因,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需要监管、协会和从业金融机构共同努力。”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

对于后市,夏愔愔认为,从Wind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整个非保本理财产品,产品的到期数目跟去年四季度来看相对是比较平稳的,一季度非保本理财到期数目可能跟去年四季度相比稍微下降3%左右。如果出现新的产品面临比较大的赎回压力,有可能对市场波动加剧的话,预计央行也还是会适时的调节、稳定市场的情绪,所以可能后面更多的是市场驱动的变化。“但投资者可能需要警惕的是,后面经济改善或者市场风险偏好整个发生变化,可能由理财资金向其它的资产类别发生转移。”夏愔愔提醒。

在全面净值化时代,明明表示,投资者教育至关重要,需要推动资本市场逐步形成“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真资管”环境。具体来说,从业金融机构需要重视投教工作,一方面要在销售产品时提示风险,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宣传讲座以及各类新媒体方式与客户沟通,以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理性参与能力,转变投资者的“保本保收益”的观念,同时银行理财产品需要加强产品的信息披露,减少投资者与银行理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Tags:理财   点击:()  评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任何标注错误或版权侵犯请与我们联系(Email:2595517585@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推荐
  作者 | 周梦婷  编辑 | 田晏林  “打算等到2月底再看看,如果收益率还这么差,到期我立刻全取出来。”买了五年银行理财的冯肖说。  这个春节假期,冯肖和亲朋好友聚会...【详细内容】
2023-01-30  Tags: 理财  点击:(6)  评论:(0)  加入收藏
截至2023年1月10日,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7.31万亿元,较上年12月底环比下降1.44%,环比降幅均较上年11月、12月大幅下降文 | 《财经》记者 唐郡 实习生 王珏编辑 | 张威 袁满理财...【详细内容】
2023-01-29  Tags: 理财  点击:(9)  评论:(0)  加入收藏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2023年,银行理财要迎接“摊余成本法”的卷土重来?还是在净值化转型中积累经验,重新赢回市场,成为投资者心中的“小甜甜”?2022年,银行理财罕见地遭遇两次破...【详细内容】
2023-01-28  Tags: 理财  点击:(10)  评论:(0)  加入收藏
前两天,老南受邀去电视台,录制年终理财的节目。开录前,主持人特别关心银行理财的问题,问了不少。去年底,随着债券市场的回调,不少银行理财产品也跟着跌了下。以至于不少人对银行理...【详细内容】
2023-01-17  Tags: 理财  点击:(42)  评论:(0)  加入收藏
我国银行理财面临两大信任危机:一是目前的银行理财业并没有真正重视和意识到银行理财的信任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二是银行理财净值化以后一年内两次大的市场波动,但银行根本没有...【详细内容】
2023-01-14  Tags: 理财  点击:(16)  评论:(0)  加入收藏
最近,一些人非常兴奋地说,我的银行理财涨回来了。现实中也确实看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升。目前多只理财产品的净值已企稳回升,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已由此前的年化收益率...【详细内容】
2023-01-10  Tags: 理财  点击:(30)  评论:(0)  加入收藏
日前,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2022年12月银行理财市场月报显示,当月理财产品发行量连续回升,且涨幅不低。从近期收益表现来看,受债市震荡影响,理财产品仍处于“破净潮”中,但报告认为,额...【详细内容】
2023-01-10  Tags: 理财  点击:(21)  评论:(0)  加入收藏
刚性兑付被打破后,一些人会将R1级别的低风险产品当做“保本平替”,认为这些方式其实也是保本的,基本不会损失本金。然而保本理财毕竟已经退出市场了,事实证明,一些低风险的产品也...【详细内容】
2023-01-06  Tags: 理财  点击:(33)  评论:(0)  加入收藏
2022年,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下称“理财子”)看似在全球市场巨震下波澜不惊,9月更因央行的意外“降息”大赚一笔,孰知临近年底才遭当头一棒——11月堪比“债灾”的踩踏...【详细内容】
2022-12-28  Tags: 理财  点击:(35)  评论:(0)  加入收藏
记者 余俊毅2022年11月份以来,债券市场出现波动,同时引起了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理财市场随之面临赎回压力。自12月份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稳定债券市场走势后,债市...【详细内容】
2022-12-28  Tags: 理财  点击:(39)  评论:(0)  加入收藏
▌简易百科推荐
1月30日(正月初九)下午,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北京国华商场时发现,当天是工作日,虽然卖场没有熙熙攘攘的景象,但仍有消费者在挑选兔年生肖系列金饰、投资金条等。实际上,步入2023年以...【详细内容】
2023-01-31  马爽  中证报  Tags:黄金   点击:(4)  评论:(0)  加入收藏
本报记者 孟珂 见习记者 毛艺融“穿越寒冬,柳暗花明”,这是《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十位首席专家时,听到的最温暖的关键词。受访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恢复性增长周期,有望带...【详细内容】
2023-01-30    证券日报  Tags:资产配置   点击:(4)  评论:(0)  加入收藏
  作者 | 周梦婷  编辑 | 田晏林  “打算等到2月底再看看,如果收益率还这么差,到期我立刻全取出来。”买了五年银行理财的冯肖说。  这个春节假期,冯肖和亲朋好友聚会...【详细内容】
2023-01-30    新浪网  Tags:银行理财   点击:(6)  评论:(0)  加入收藏
截至2023年1月10日,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7.31万亿元,较上年12月底环比下降1.44%,环比降幅均较上年11月、12月大幅下降文 | 《财经》记者 唐郡 实习生 王珏编辑 | 张威 袁满理财...【详细内容】
2023-01-29    财经杂志  Tags:理财   点击:(9)  评论:(0)  加入收藏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2023年,银行理财要迎接“摊余成本法”的卷土重来?还是在净值化转型中积累经验,重新赢回市场,成为投资者心中的“小甜甜”?2022年,银行理财罕见地遭遇两次破...【详细内容】
2023-01-28    经济观察报  Tags:理财   点击:(10)  评论:(0)  加入收藏
我国人热衷于购买黄金,一方面是因为黄金保值,是风险较低的投资方式。即便是黄金价格下调,有实物在手,投资也不算亏。另一方面,佩戴黄金首饰是我国人用来彰显身份的一种方式。尤其...【详细内容】
2023-01-28  阿红谈美食  搜狐号  Tags:黄金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众所周知,黄金有很好的变现能力,旧的黄金首饰如果不想要,可以直接变现或是以旧换新的手段卖出。那旧黄金是卖还是换划算呢?把旧黄金卖掉一般都是通过典当行或金店回收的方式。这...【详细内容】
2023-01-19  成都厚德典当    Tags:黄金   点击:(4)  评论:(0)  加入收藏
在人们心目当中,黄金一直是抗风险、抗通胀的热门投资产品,每当国际经济动荡时,很多投资者就会选择购买金条来应对市场风险,由于人们对金条需求的增大,市面上可以购买金条的渠道也...【详细内容】
2023-01-19  祥仔说动画    Tags:金条   点击:(2)  评论:(0)  加入收藏
前两天,老南受邀去电视台,录制年终理财的节目。开录前,主持人特别关心银行理财的问题,问了不少。去年底,随着债券市场的回调,不少银行理财产品也跟着跌了下。以至于不少人对银行理...【详细内容】
2023-01-17  拾榴询财  搜狐号  Tags:银行理财   点击:(42)  评论:(0)  加入收藏
又到了一年年底(没错,作为中国人,没过完春节基长都觉得“今年”还没过去,现在还属于“年底”),不知道各位小伙伴有没有收到年终奖呢?...【详细内容】
2023-01-16    广发基金  Tags:年终奖   点击:(21)  评论:(0)  加入收藏
站内最新
站内热门
站内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