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1795|预计3分钟读完
口碑逆转,重塑品牌。
来源丨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丨谭丽平
曾经的“味精大王”莲花味精,正在社交平台上翻红。
流量与热度主要源于9月12日。
继蜂花后,莲花味精也迅速在官方店上架79元套餐,引发大量网友涌入直播间购买支持。
当晚,直播间同时观看人数便涨至1000多人。
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翻红,昔日的味精行业“老大”再次走进公众视野。
巅峰时期,莲花味精是全国最大的味精生产与出口基地,产量居世界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3.4%。
这次凭借口碑的逆转能否翻身?
网络上的说法,莲花味精的衰落是受谣言的影响。
关于味精的谣言,江湖上流传着很多说法,最深入人心的就是“味精致癌”。
一位三甲医院营养科的医生指出,这是不科学的说法,“无论是食品药品,都要看剂量、成分,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不科学的”。
她表示,味精只是调味品,正常吃不会影响健康。
但莲花味精后来的败落,不能全归因于谣言。
这需要从莲花味精的历史说起。在上个世纪90年代,莲花味精厂是河南的一张工业名片,也是全国名副其实的“味精大王”。
1998年,莲花味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年,莲花味精的营收是12.21亿元,净利润为1亿元。
到2001年时,莲花味精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和出口基地。
2002年,莲花味精突然结束了高增长,当年净利润下滑86.71%,到2003年则直接亏损1.45亿元。
莲花味精出现下属公司爆出工人停工、隔月上岗、工资减半,以及控股股东莲花集团占用莲花味精资金等传闻。
混乱之中,身兼莲花集团、莲花股份双料董事长的李怀清提出辞职,隐退江湖。
来源:视觉中国之后,莲花集团进入调整期,将亏损严重的下属企业逐步分离,逐步淡出公众视野。
2009年,莲花一度净利升至1.91亿元,之后,陷入“一年盈利一年亏损”的震荡,2015年亏掉5个亿。
溃败也与味精行业的衰落有关。
2007年开始,受国家环保政策趋严影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产能5万吨以下的味精生产企业已全部被淘汰出局,目前行业集中度极高。
经过多次整合,味精行业以阜丰集团、梅花生物(9.520, -0.07, -0.73%)、宁夏伊品生物以及莲花健康(5.190, 0.00, 0.00%)这几家大的品牌为主。
2020年,莲花健康最终艰难保壳成功,并完成重整。
控股股东变更为莲泰投资,李厚文成为莲花健康实际控制人。
去年以来,莲花味精也在试图重塑品牌。
2022年10月,在海天味业(38.760, -0.19, -0.49%)出现添加剂风波时,莲花味精就因“配料表简单干净”重新得到关注。
配料表显示,莲花味精的配料只有谷氨酸钠,并且谷氨酸钠含量≥99%。
从那时起,其抖音官方平台也开始带着#辛吉飞科技与狠活#的话题发动态。
莲花味精抖音账号的第一条视频,特地向大家分享了味精的生产过程并解释其安全性。
2023年6月,莲花味精正式发力,短视频平台几乎每天发布一条视频,近期还上了小杨哥的直播间。
在花西子事件中,莲花加入国货商战,蹭了许多流量出圈,不少短视频博主也为其“申冤”。
网友纷纷在评论区为其崛起出主意:
“你们内容单一,建议学习瑞幸咖啡和蜜雪冰城,去热门视频下面评论,这样曝光多一些”“就该多花点广告费请几个大V讲讲你们的故事,让大家知道你们还在”。
股价多年维持在2元/股水平的莲花健康,也于7月底开始波动,截至目前,已经超过5元/股。
这一系列动作,与其“品牌复兴战略”相关。
据莲花健康财报显示,当前,公司正全面贯彻落实521品牌复兴战略,并提出了六项举措。
其中之一就是抓住国货崛起的新机遇,加强品牌建设等工作。
莲花健康表示,先后与业内网红达人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小红书、B站等数字新媒体渠道通过短视频矩阵等形式,积极开展味精健康正名和莲花健康品牌宣传。
此外,莲花健康还提到要优化调整产品体系和收入结构、积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积极布局多元化调味品、饮用水、预制菜等相关领域产品”。
今年3月,莲花健康披露,拟以现金3亿元~6亿元收购自热品牌“自嗨锅”母公司杭州金羚羊不低于20%的股权,旨在完善产业布局,提升未来盈利能力。
最终,此项收购双方未能达成共识而失败。
如今,莲花味精的产品结构除了味精、鸡精主导系列外,还有面包糠、淀粉、小苏打等淀粉系列,醋、芝麻酱、火锅底料、芝麻油等调料系列,以及糖类等。
根据2022年年报,其主营业务中超过95的利润由味精、鸡精取得,产品结构依旧严重依赖味精、鸡精。
今年上半年,莲花健康营业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13.15%,净利润5015.96万元,同比增长57.23%。
看起来逐步向好,未来如何,要看莲花味精能否抓住这波国货新机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