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pleAI.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还是遥不可及?来这里看看吧~
从基本的概念、原理、公式,到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去理解,到动手做实验去感知,到著名案例的学习,到用所学来实现自己的小而有趣的想法......我相信,一路看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到深度学习的无穷的乐趣,并有兴趣和激情继续钻研学习。
正所谓 Learning by teaching,写下一篇篇笔记的同时,我也收获了更多深刻的体会,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同进步,共同享受AI无穷的乐趣。
❝
个人认为理解并掌握这个logistic regression是学习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学完这个再去看浅层神经网络、深层神经网络,会发现后者就是logistic重复了若干次(当然一些细节会有不同,但是原理上一模一样)。
下面的图是Andrew Ng提供的一个用logistic regression来识别主子的图片的算法结构示意图:
「左边」的「x0到x12287「是输入(input),我们称之为」特征(feather)」,常常用「列向量x(i)「来表示(这里的i代表第i个训练样本,下面在只讨论一个样本的时候,就暂时省略这个标记,免得看晕了-_-|||),在图片识别中,特征通常是图片的像素值,把所有的像素值排成一个序列就是输入特征,每一个特征都有自己的一个」权重(weight)」,就是图中连线上的「w0到w12287」,通常我们也把左右的权重组合成一个「列向量W」。
「中间的圆圈」,我们可以叫它一个神经元,它接收来自左边的输入并乘以相应的权重,再加上一个偏置项b(一个实数),所以最终接收的总输入为:
但是这个并不是最后的输出,就跟神经元一样,会有一个「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来对输入进行处理,来决定是否输出或者输出多少。Logistic Regression的激活函数是」sigmoid函数」,介于0和1之间,中间的斜率比较大,两边的斜率很小并在远处趋于零。长这样(记住函数表达式):
我们用来表示该神经元的输出,σ()函数代表sigmoid,则可知:
这个可以看做是我们这个小模型根据输入做出的一个预测,在最开始的图对应的案例中,就是根据图片的像素在预测图片是不是猫。与对应的,每一个样本x都有自己的一个真实标签,代表图片是猫,代表不是猫。我们希望模型输出的可以尽可能的接近真实标签,这样,这个模型就可以用来预测一个新图片是不是猫了。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出一组W,b,使得我们的模型可以根据给定的,正确地预测。在此处,我们可以认为,只要算出的大于0.5,那么y'就更接近1,于是可以预测为“是猫”,反之则“不是猫”。
以上就是Logistic Regression的基本结构说明。
前面其实提到过了,我们「需要学习到的W和b可以让模型的预测值y'与真实标签y尽可能地接近,也就是y'和y的差距尽量地缩小」。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来衡量和y的差距:
实际上,这就是交叉熵损失函数,Cross-entropy loss。交叉熵衡量了两个不同分布之间的差距,在这里,即衡量我们预测出来的分布和正式分布之间的差距。
如何说明这个式子适合当损失函数呢?且看:
如此,便知符合我们对损失函数的期望,因此适合作为损失函数。
我们知道,x代表一组输入,相当于是一个样本的特征。但是我们训练一个模型会有很多很多的训练样本,也就是有很多很多的x,就是会有x(1),x(2),...,x(m) 共m个样本(m个列向量),它们可以写成一个X矩阵:
对应的我们也有m个标签,:
通过我们的模型计算出的也会有m个:
前面我们写的损失函数,只计算一个样本的损失。但我们需要考虑所有训练样本的损失,则总损失可以这样计算:
有了总体的损失函数,我们的学习任务就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
“寻找w和b,使得损失函数最小化”
最小化。。。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好在我们有计算机,可以帮我们进行大量重复地运算,于是在神经网络中,我们一般使用「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cent)」:
这个方法通俗一点就是,先随机在曲线上找一个点,然后求出该点的斜率,也称为梯度,然后顺着这个梯度的方向往下走一步,到达一个新的点之后,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到达最低点(或达到我们满足的某个条件)。如,对w进行梯度下降,则就是重复一下步骤(重复一次称为一个「迭代」):
其中:=代表“用后面的值更新”,α代表「学习率(learning rate)」,dJ/dw就是J对w求偏导。
回到我们的Logistic Regression问题,就是要初始化(initializing)一组W和b,并给定一个学习率,指定要「迭代的次数」(就是你想让点往下面走多少步),然后每次迭代中求出w和b的梯度,并更新w和b。最终的W和b就是我们学习到的W和b,把W和b放进我们的模型中,就是我们学习到的模型,就可以用来进行预测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我们使用的损失是全体训练样本的损失。实际上,使用全部样本的损失进行更新的话会太慢,但使用一个样本进行更新,误差就会很大。所以,我们更常用的是选择「一定大小的批次」(batch),然后计算一个batch内的损失,再进行参数更新。
就这么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