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央行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总体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央行指出,下一阶段,央行将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资稳外贸。
同时,央行还就物价、货币政策、盘活存量等多个维度对未来政策方向进行阐述。
关键词:物价
国内经济加快回暖物价阶段性筑底
《报告》认为,物价短期还将维持低位,未来将回归常态水平。随着各项 政策加快落地见效、内需持续改善,物价上行动能将进一步积蓄。中长期看,我国经济供需总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三季度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无虞。消费发挥了拉动经济火车头的作用,国庆假期旅游、“双11”网上零售均人气十足;投资克服房地产下拉影响,民间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外贸展现较强韧性,上半年我国出口贸易份额逆势提升。
“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挑战更有潜力。”有分析人士表示,《报告》提及未来经济增长面临债务拉动的效能降低、经济转型紧迫性上升等挑战。同时《报告》也指出,居民收入恢复将推动消费潜能加快释放,新基建、绿色等投资新动能促进稳总量、优结构,中美关系好转也有助于稳外资稳外贸,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仍长期看好,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接近央行人士指出,CPI受猪价等影响延续底部运行。10月CPI同比再度转负,受到市场关注。物价出现短期波动较为常见,既可能是经济总供求、货币环境变化,也可能是个别商品扰动,还可能是受基期因素、季节规律等影响。例如10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0%,就下拉CPI超0.5个百分点。
“明年我国物价有望回归常态水平。”分析人士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CPI也曾经历过几轮负增长,但都较快实现了向均值水平的回归,这是我国巨大发展韧性和潜力决定的。《报告》再次强调,随着我国经济持续恢复、供需状况更趋平衡、食品等基数影响消退,未来物价上行动能将进一步积蓄。
关键词:货币政策
将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
《报告》中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同时,《报告》对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进一步展开论述,指出要统筹衔接好年末年初信贷工作,适度平滑信贷波动,并引导市场从更长时间的跨周期视角去观察和把握“基本匹配”。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报告》体现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基调,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强调“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将继续为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未来央行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持续较强。
接近央行人士指出,总量上加强贷款均衡投放,更多关注存量效用。这意味着未来货币信贷增长既会对实体经济保持稳固支持力度,又会强调可持续的平稳投放,更好地匹配宏观经济发展和经营主体需求。同时,强调关注存量贷款的持续效用,“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对支撑经济增长同等重要”。
“未来央行将继续着力优化增量贷款投向,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接近央行人士指出,考虑到增量贷款每年仅约为存量的十分之一,存量和增量贷款在支持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本质上相同,将更多推动盘活存量贷款,减少对新增债务的依赖。
此外,接近央行人士还指出,未来还将在结构上,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做好五篇大文章。 同时,价格上保持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关键词:盘活存量
要评估增量和存量贷款支持经济增长的整体效能
在本次《报告》中,央行以“盘活存量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题作为专栏之一,并提出存量资金流通循环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使用效率要求信贷结构有增有减。分析信贷增长也要有多元视角,科学看待、有取有舍。
接近央行的人士指出,在盘活存量背景下,不要简单看信贷总量增长甚至“同比多增”,而要评估增量和存量贷款支持经济增长的整体效能。
当前我国货币信贷存量已经很大,存量资金循环对经济增长也有作用,如果把闲置、低效运用的存量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即使新增贷款、货币增速慢一些,也能够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这三个方面通过有效地将增量和存量信贷分配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用途上,对支撑经济增长同等重要。
“信贷结构有增有减,反映后续信贷增长的规律和新特点。”接近央行的人士指出,近年来,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量和占比都在明显上升,而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贷款有所放缓。这两块合在一起后,信贷增长虽然慢了,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能是明显改善的。
此外,上述人士认为,在新发展阶段分析金融总量指标要有更多元视角。 既要更多看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满足,也可以更多关注涵盖更全面的社会融资规模,或者拉长时间观察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
“信贷稳定增长和均衡投放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上述人士还表示,前不久三部门联合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提出“要着力加强信贷均衡投放,统筹考虑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开年的信贷投放”,就是希望1月“开门红”时点或3月、6月等贷款大月不要冲太猛,适度向前后贷款“小月”进行平滑,通过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提升经济恢复发展的稳定性。
关键词:利率政策
提升协同性 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
本次《报告》还将“提高利率政策协同性”作为专栏的内容之一。《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利率政策针对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激活了生产消费信贷需求。
“三季度货政报告强调了利率政策的协同性,既体现在增量和存量贷款利率的协同下降,也反映为银行资产负债两端利率的稳步下行,还体现为利率汇率政策的均衡把握。”接近央行人士指出,9月以来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存量房贷利率调降工作,超过22万亿元房贷利率平均下降0.73个百分点,银行向居民每年让利1600亿-1700亿元,银行也实现了降低中长期贷款利率的目的。
数据显示,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再创有统计以来新低。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82%和4.02%,较6月继续下行13个和9个基点,有效发挥了利率政策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作用。与此同时,央行果断出招应对汇率阶段性贬值压力。
“随着外部压力缓解,近期人民币汇率显示出走强势头。”有市场人士预计,美联储本轮加息已见顶,10年期美债利率也由此前一度升破5%回落至4.5%下方。外部压力缓解和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推动人民币汇率明显回弹,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超2%。未来,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仍有坚实基础。
关键词:民营经济
货币信贷政策助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在本次《报告》中,助力民营经济恢复发展,亦是专栏内容之一。《报告》指出,货币信贷政策不断提升支持民营企业质效,金融支持民营经济亦取得积极成效。
央行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大货币政策对民营小微企业的倾斜力度,抓好已出台政策文件落实,对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出系统性安排,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通过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做好民营企业资金接续服务,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报告》再度表态,金融部门支持民企责无旁贷。 ”有分析人士指出,报告再次展现为民企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明确方向,有效增强了市场信心。
事实上,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已取得积极成效。《报告》显示,9月末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41.3万亿元,前三季度的新增贷款比重较去年提高3.2个百分点;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0.9%,与全部贷款的增速已基本弥合。特别是民企深度参与的科创、绿色等新动能领域,金融资源投入明显加大,有力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此外,接近央行人士指出,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展示了货币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效能。科技创新再贷款、双碳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一系列工具,基本实现了对五篇大文章的覆盖支持,在优化信贷结构方面下好先手棋。 同时,央行对实体经济有活力、就业带动效果好的领域,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数据显示,普惠金融各领域贷款增长较快,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1%。科创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较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三季度末为47%,较去年末高2.7个百分点。传统支撑领域信贷投放力度稳固,制造业和基建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为稳投资提供资金支持。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脱贫人口贷款增速都在10%以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