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瑞士银行业来说,他们正在经历着100多年以来最艰难的历史时刻。
一直以来瑞士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声誉,瑞士的私人银行更是享誉全球,所以有很多全球富豪都将大量的财产存放在瑞士。
银行业也成为了瑞士最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力之一。
然而过去一段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瑞士银行业可以用“爆雷”来形容。
一方面是2022年瑞士国家银行亏损达到1,320亿瑞士法郎,大约是1,430亿美元,亏损也创瑞士央行116年以来的最大亏损纪录。
另一方面作为瑞士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2022年瑞士信贷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73亿瑞士法郎,约78.6亿美元。
而瑞士信贷之所以出现大亏损,除了受2022年全球一些投资资产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之外,大量资金流出瑞士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根据瑞士信贷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瑞士信贷核心客户存款总额为2,340亿瑞士法郎,这跟2021年末的3,910亿瑞士法郎相比大幅减少1570亿瑞士法郎,减少幅度超过40%。
另外过去几年时间,瑞士信贷的资产总额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20年到2020这三年时间,瑞士信贷的资产总额分别为8189.65亿瑞士法郎,7558.33亿瑞士法郎,5313.58亿瑞士法郎。
在存款和资产大幅缩水的情况下,瑞士信贷创下巨额亏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但这还不是瑞士信贷最大的危机,瑞士信贷最大的危机是失去了客户的信任。
一直以来瑞士银行都以安全、隐秘等一些优势深受全球众多客户的欢迎。
一方面是100多年前瑞士就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不会参与到冲突的各方当中,也不会选择战边,所以瑞士能够免受战争的影响。
过去100多年就算全球战火连绵,瑞士始终没有受到影响,所以整体相对比较安全,这也是深受广大富豪认可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直以来的瑞士银行业对客户隐私的保护做得非常好,以前客户甚至可以匿名存款。
后来虽然需要实名制,但瑞士银行业对客户的隐私保护仍然非常好,外部机构以及个人根本不知道谁在瑞士银行有存款,这也让瑞士银行业成为“藏污纳垢”最佳地点。
但是最近几年瑞士银行业很多优势正在一一被打破。
一方面是从2018年开始,迫于国际压力,瑞士开始跟全球其他国家分享一些存款信息,甚至主动将几百万条国际客户信息转交给全球其他国家,这直接打破了他们为客户死守隐私的传统。
另一方面在2022年俄乌冲突发生之后,瑞士抛弃中立立场,他们选择跟北约其他国家站在一起,并对俄罗斯客户的存款进行冻结。
通过以上这两条操作,瑞士银行的优势可以说荡然无存,结果导致很多客户纷纷将存款转移出瑞士,这也给瑞士的银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瑞士在放弃中立之后,终究还是被反噬了。
对瑞士银行业来说,他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如果处理不好他们的国际金融地位随时有可能崩塌。
那如何才能拯救瑞士银行业的危机呢?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彻底放弃选边站,宣布永久保持中立,这样或许能够重新获得国际客户的认可。
对这一点其实瑞士一些管理部门也早意识到,比如在2022年他们宣布冻结俄罗斯客户的存款之后,已经出现了大量客户提款。
为了挽回损失,在2022年9月份的时候,瑞士政府就进行了内部讨论,重新审视瑞士的中立政策。
2022年10月份,瑞士政府采纳的一份报告称:瑞士目前的中立做法“为本国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继续本着中立原则制定外交及安全政策提供了足够的回旋余地。
到了2022年10月末,瑞士联邦委员会的7位成员达成共识:瑞士自1993年起至今一直坚持的政策仍然有效,不应因乌克兰问题而有所改变。
而瑞士队中立态度的改变,其实也是迫于无奈,如果他们再不宣布永久中立,未来瑞士的银行业甚至其他行业都有可能带来很大的冲击。
但在这时候瑞士重申中立政策还能挽救瑞士的银行业吗?我觉得一切都是未知数。
以前大家在谈到中立的时候,都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因为一个国家的中立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些国际公约认可的。
但是放弃中立,这是一个国家自身的事情,所以现在在大家看来,中立政策如此随意,他就失去了权威性。
尽管目前瑞士重生要永久保持中立,但我相信全球其他国家已经不再那么信任他们,如果未来迫于某种压力,说不定瑞士又可能继续放弃中立政策,到时又开始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了。
所以就算瑞士在强调中立政策,估计也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瑞士银行业未来仍然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毕竟除了瑞士之外,全球还有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样能够吸引国际资金,包括香港、新加坡都具有很好的金融政策,再加上他们融汇东西,所以更容易得到国际客户的认可。
除此之外,一些离岸岛,比如开曼群岛,维京群岛等等都有可能成为替代瑞士银行业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