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非常沉默,表现腼腆,一开口就说错话的人。他们给人的印象,似乎很消极,也难以融入到人群之中。
阿德勒心理学指出,自卑可以分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如果一个人在原生自卑与次生自卑之间反复纠葛,就会陷入到恶性循环,一次失败,导致接二连三的失败。内心的阴影面积持续扩大。
古希腊德尔裴神庙上刻着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
想要走出自卑,多半要从认识自己开始,然后一步一步走出自我,走向社会。
今天,我要建议那些非常自卑、不善言辞的人,学会以下几种社交方式,让自己变得强大。
02
第一,多读书,学会引经据典。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谋士叫邓艾,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但是患有“口吃”的毛病。经常是一句话,说老半天都不知所云,一个字都要重复好几遍。
有一次,他和司马昭说:“艾......艾......”
司马昭顺口就说:“你说‘艾’,到底是几个‘艾’?”
邓艾捋直舌头,说了一句:“凤兮凤兮,本来就是一只凤。”
“凤”是指孔子,虽然文章里,常常出现重叠词“凤兮凤兮”的字样,但是绕来绕去,还是说孔子。衍生的意思是说,“我是一个‘艾’”。
一次颇有文学色彩的“引用”,让人对邓艾的印象更好了。
现实生活中,如果你一开口说话,就能够引经据典,体现自己的才学,那么别人自然会对你刮目相看。
一个读过书的人,和没有读书的人,是有天壤之别的。读书之人,自然会信心满满。
古人说:“读书可以医愚。”一个人想要认识一切,都必须利用智慧,否则就是“一己之见、以管窥豹”。
03
第二,多倾听,掌握社交动态。
在社交场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踊跃发言的人,他的话被别人挡回去了,或者受到了嘲笑,他立马就闭嘴了,很长一段时间,都闷闷不乐。
很明显,被人嘲笑的话,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也不符合当时的聊天场景。
比方说,大家都在讨论周末去旅游的事情,有人忽然冒出一句“周末我要加班”之类的话,显得格格不入。
不会说话的人,可以用耳朵,听别人说什么,搞清楚事情的真实动态。然后再发言,就可以契合大家的想法了。
主持人柴静说过:“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去倾听他人心底的沉默。”
多听少讲,会让别人感觉受到了尊重,也能够利用眼神等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内心的真实感受,也能一览无余。
04
第三,多微笑,给人留下好印象。
网上有一句话:“你的笑,是最好的解药。”
任何人都有一张脸,但是总有一些人,一天到晚板着脸,似乎全世界的人,都欠他一万块钱。
社会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如果你对一百个人笑了,你肯定会看到八十张以上的笑脸。
心理学上有一个“首因效应”。你第一次和别人打交道,留下来的印象,会占据主导地位,影响到你以后的行为活动,社会评价等。
当你笑起来的时候,就获得了对方的好感,即便你说错了什么,也容易得到谅解,你不善交际的缺点,也会被掩盖一部分。
05
第四,多关心,给别人更多的温暖。
在我们单位,有一个技术员,他总是低着头,很少和人打招呼。在一次人事变动中,他被提名当技术部副经理,但是被否定了。大家都认为,他没有办法管好别人,连管别人的勇气都没有。
这几天,技术员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每天早晨都主动说“你好、早上好”,遇到上司也会问一句“昨天还开心吧”。
很快,他成为了大家眼里的“贴心人”,上司对他也大加赞赏。
不会聊天、不懂社交的人,说出一些简单的“问候语”,肯定是可以做到的。
很多场合,大家都不是特别熟悉的人,要深层次的交流,很困难,但是关心人的话,多说几句,肯定没有错。谁都不会拒绝一句“你好”。
06
第五,多琢磨,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富斯德说过:“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
不管是书本知识,还是社交知识,如果笼统地去学习,效果不会太明显。针对性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针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要深入分析,看看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以后的目标是什么。
有人建议,非常自卑的人,应该从事技术性较强、文字、内参之类的工作。与人打交道不多,还容易出成绩。
“好马配好鞍”,如果一个人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工作会出色;聊天的角色对了,说话会更中听;社交的角度对了,融入社会更快。
比方说,在演戏的时候,你要分清楚,自己的配角还是主角,不要喧宾夺主;要看自己是小丑还是公主,别搞错了。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掌握这一点,你一开口就赢了。
07
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社交场上,能够游刃有余的人,都做到了“知己知彼”,而不仅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说话做事。
也许,很多人认为,独来独往的人,就是最强大的。事实证明,很多事情,凭借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尤其是中年人,不融入集体,很难赚到钱。
非常自卑、不善言辞,是一个人的缺点,但是你正视它,缺点也可以变成优点,也能够成就一个人。
敞开心扉,阳光才可以涌进来;放开拳头,世界就在手中;放松表情,生命就变得自然了。
作者:布衣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