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在一家大型公司从事文职工作,工作3年,无论是写作能力还是表达能力,在公司都是数一数二,对她的努力勤奋,大家也都看在眼里。每次公司做大型的汇报和重要的工作时,都会交由刘颖来处理,并且会取得不错的反响。
前段时间,公司给部门优秀员工涨工资,刘颖认为自己应该会在名单之内,但是到最后才发现,涨工资的事情根本没有她的份,没有自己也就算了,最让刘颖最气愤的一点是,有限的的名额竟然给了一个平时工作一般,表现平平的女同事。
刘颖觉得,自己的能力明明高于自己的同事,而且领导也会分配给自己一些重要的工作,但是到头来,升职的却是别人,于是向朋友抱怨。
朋友听到刘颖的倾诉后,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和弟弟一起帮妈妈买菜,回家的时候,因为自己拎着菜篮子,所以让弟弟去敲门。妈妈看到弟弟后,夸赞弟弟真乖并奖励了弟弟一个大苹果,看到小女孩时,只是接过了篮子,告诉她你可以去玩了。小女孩非常伤心,觉得妈妈偏心,自己辛辛苦苦没有得到奖励,弟弟却可以轻松的不劳而获,于是哭了一晚上,第二天给报社的编辑写了一封信。
报社编辑看到来信后,也非常伤心,因为他知道生活中确实存在很多类似小女孩这样的人,他们每天都在面对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主编不想让女孩生活在一个充满怨气的世界里,于是回信给小女孩,安慰她说:“对你来说,勤劳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无关他人。”
看到这个故事后,刘颖深有感触,她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没有必要关注别人,自己要做的是不断提升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后来,刘颖每天继续努力的工作,不受外界的干扰。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加薪事件其实是领导对刘颖的一个考察,刘颖顺利的通过了考核,因为她面对不公平待遇时,没有据理力争,也没有因此和同事产生隔阂,反而表现平静,让领导刮目相看。2周后,领导将其升为运营部总监,刘颖的薪资成了原来的两倍,这个时候她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和同事间工资的差距。
过度理由效应指的是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一些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人们在寻找原因的时候,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当外因足以解释现在的结果时,人们便不会去深入的挖掘内部的真相。
职场中,也存在过度理由效应的现象,管理者会注意用表扬、鼓励和信任来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奖励时会更加注重精神的奖励,所以当你和同事待遇发生偏差时,第一时间思考的是公司,领导的问题,而不是反观自己是否存在问题。
工作中,过分的去寻找理由,只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加糟糕,所以,在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时,我们要做的是调整心态,向内审视自己,不要因为待遇而抱怨领导的不公,这样只会让自己处于消极的态度中,工作效率越来越差,从而恶性循环。我们要做的是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意义,提升自己的价值,开阔眼界,给自己更多选择的机会。
1. 避免能者多老的陷阱
很多时候,因为脾气好,我们常常难以拒绝同事和领导的请求,还在心中安慰自己能者多老,大家找你帮助是相信你。但是这其实是一种病态的价值观,能者就等于多劳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事实证明公司中多劳的往往是那些不懂拒绝的螺丝钉,干着流水线的工作,消磨着自己。
小结:身处职场,比多劳更重要的是,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价值。
2. 多劳取决于是否多得
职场中,可见的报酬有奖金、薪资和升职的机会,不可见的便是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当我们做一样工作时,不仅仅要考量眼前或者当下会获得的利益,还应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就是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否可以对未来有所帮助,会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值钱。
小结:劳动是可以量化的,付出的多少应该取决于你在这份劳动中获得怎样的回报。
3. 抓住关键避免多劳
很多时候,多劳的原因并非是因为我们勤奋,反而是因为不愿意思考问题的核心和本质,抓不住关键导致的效率低下,花费很多时间却做了很多无用功。所以,在我们工作时,一定要搞清楚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你才可以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的得心应手。
小结:在职场中,我们要明确“做了“和“做好“的区别。抓住问题关键提升效率,避免多劳。
4. 要事优先主动争取
有效避免无效努力的关键就是要找到提升效率的方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升自己的价值,一定要学会要事有限,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学会拒绝领导的不合理请求和“垃圾工作”,主动抓住机会争取利益。
小结:不懂拒绝和管理自己的时间,你会在职场中永远处于被动。
公司永远以盈利为目的,想要升职加薪,最核心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个人价值,而不是做一个劣质的“伪勤奋者”。如果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就会因为惰性不愿离开舒适区,导致永远没有提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