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作为一名“工科狗”,大学知识的专业壁垒高,但是领域跨度小。
像这样的情况,也就意味着在毕业后,转行的机会并不会太多。
所以刚入校的时候院长就告诉我们,即便是等到将来工作后,大伙可能还是会在同一个圈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
说的是没错。
刚毕业的时候,大伙全都在同一个行业内。
更具体点说的话,其实就是分属于三家公司。
这三家公司,都是国企,而且应该说是业内的“三巨头”。
待遇确实不错,工作有忙有闲,晋升空间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不过谁也没想过的是,只用了大概三四年的时间,大伙就变得“同途殊归”。
有被私企挖角的,有裸考公务员的;有回家子承父业的,有经得起折腾想要创业的。
大伙“密集”辞职,其实也不是因为国企不好。
在那样的环境下,压力有,但不大;工作忙,但稳定;工资高,但也没高太多。
虽然在父母眼里,这样的工作已经算得上是完美了。
但是25岁左右的年龄,大伙也都各有各的不甘,都想趁年轻实现自己的抱负。
哪怕你根本就没想清楚,自己的抱负是什么。
我是属于被私企挖角的,而且中途又因为工作的安排改了行。
在我们那个行业里,当时的本科生,是压根不会在招聘会上考虑私企的。
所以在我刚跳槽时,起点就比别人高,待遇也比之前好不少。
再加上私企里的晋升速度,也基本上就是老板一张嘴的事。
所以虽然压力比国企大一些,但刚开始的那几年,日子过得属实滋润,而且自由。
当时我对自己的这个选择,是比较满意的。
而且,还成功地“带偏”了几个辞职晚的同学。
不过,安稳日子过惯了的人,是接受不了“不稳定”的。
就像是一个习惯了拿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的人,是难以理解没法按月发工资是种什么滋味是一个道理。
在行业从风口走下来之后,很多跳槽到私企的同学,都经历了奖金减半、奖金取消、工资迟发、降薪裁员的窘境。
虽然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人被裁掉过,但是人到中年的我们,却早就没了当初的雄心壮志,也谁都不敢再谈跳槽和辞职的事了。
到了这个时候,大伙才算是明白了为什么父母都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找个稳定的工作。
也理解了所谓的“稳定”,并不是过去大伙心中的“低收入”,而是生存能力的“高下限”。
说到稳定,可能谁都不如那些考公务员的同学更稳定了。
我们这些跳到了私企的,也是岁数越大,越羡慕他们。
不过邪了门的是,毕业十周年聚会的时候,他们的精神状态也没好到哪去,一副无欲无求,快“立地成佛”了的样子。
酒过三巡话匣子打开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也有他们的无奈。
考上了公务员,虽然意味着一辈子衣食无忧,但是“高下限”所对应的,也是相对低一些的上限。
尽管买房子不成问题,但是想买辆好点的车,又有点捉襟见肘。
对于他们来说,发财的机会也不是没有,但都在《刑法》里写着。
所以一眼就能看得到头的日子,让谁过久了也能磨得掉激情,尽显疲态。
聚会结束后,甚至还有位关系一直不错的同学问我:我现在这年龄,辞职去企业人家还要不要。
而闹不清这到底是“凡尔赛”还是“真情流露”的我,心里只想对他善意地比划个口型。
到了这时我才发现,人的悲喜能不相通到什么程度。
有人为了一眼得到头的日子垂头丧气,有人为了多少眼都看不到头的日子战战兢兢。
考公务员的人不理解在私企里拿工资,本质上是自己在给自己找明天的饭钱。
而在私企里的人,也不明白公务员每天晚饭后还能有心情散散步的日子,到底哪里不合适了。
要是这么论的话,介于私企和公务员之间的国企同学,按说应该是日子最好过的。
但对他们来说,虽然收入也不低,但却也对公务员的压力小,和私企的自由和高上限,羡慕得恨不得原地辞职。
我一直没去问那两位自己创业的同学,生意做得怎么样。
倒也不是怕受什么刺激,而是经历过了才知道,他们需要面对的不是生活,而是生存。
因为在“不稳定”的状态下,一时的得失对于一个三十来岁的人来说,压根就谈不上什么成败。
他们其实和我们面对的情况都一样,都是在“飘”着。
至于什么时候能“落地”,又会以什么姿势“落地”,可能谁也说不好。
当然了,上面举的这些例子,都是不同选择下的同学发出的牢骚情绪。
如果反着来看的话,其实哪条路都可能是不错的选择,都各有各的大机遇。
但是需要琢磨的是,我们如今的不甘,其实都源自于若干年前的其他不甘。
讲到底,就是当年在大学时,没能清晰地审视自己,并且对未来做好规划。
我想,对于还在读书的大学生来说,可能有必要好好想想自己面对工作的冲动,究竟是百折不挠的一腔热情,还是年轻气盛的头脑发热。
究竟是真有安身立命的真才实学,还是“输出全靠吼”的用爱发电。
无论最终怎么选择,只要下定决心走上了某一条路后,还是希望你能让自己更久地走下去。
因为在任何方向和行业里,只有走得久,才能走得深,才能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增加可以主动选择的机会。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