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高百尺,方可摘星辰。
在公募基金业,一时绩优的基金经理不少,但明星基金经理持续辈出、各大类资产投资能力齐头并进的基金管理公司只有屈指几个。
这一定程度说明了——优秀资管机构是很难得的。
而优秀的资管机构往往是那些分量十足的奖项的长期得奖者。
3月31日,Morningstar晨星(中国)的基金奖榜单正式揭晓,5类产品大奖被5只基金获得:其中,工银瑞信基金占得两席,富国、广发、招商各获一席。
作为业内颁奖数量最稀缺的奖项,晨星基金奖以入围标准严格,注重基金投资风格长期稳定,关注基金经理人选长期稳定,系统性考察基金收益、风险、费用等特点闻名。
这是业内最关注基金背后投资能力和投资体系完备性的奖项之一。
而今年的晨星得奖名单,会否给我们一些线索和启示呢?
奖项“含金量”高
晨星奖的“分量”和“稀缺性”体现在它的奖项设置和评奖流程上。
每年度,晨星基金奖(中国)只会颁给5类基金产品:股票型、混合型、积极债券型、普通债券型、纯债型。
而每类基金只会有一个获奖者,无论候选者是几千还是几百。
并且从流程上,所有候选基金须向评委会递交完整的尽职调研材料,并经历严格的事实验证和量化验算,最后才会有获奖者诞生。
所以,每年的晨星基金获奖者都格外受到关注。
5只产品获奖
2023年,也是如此。
3月2日,从晨星发布候选名单开始,入围的13只基金就受到了外界的持续关注。
这13只基金来自9家公募机构,具体包括:工银瑞信(3个提名),富国基金(2个提名),万家基金(2个提名),交银施罗德、广发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招商基金、大成基金等。
究竟哪5只能够脱颖而出?
3月31日,晨星最终获奖名单揭晓,4家公司的5只产品获奖:
工银瑞信是唯一一个获得两项2023年度晨星基金奖的机构。
优势领域各异
从此次晨星基金的获奖名单和入围奖名单可以看出:
当下,内地基金业已经形成多极格局。多数基金公司都会有选择地重点发力某一类资产,只有少数机构能具备相对全面的业绩能力。
从获奖情况看:
工银瑞信同时获得了“股票型”、“纯债型”两大类基金奖,体现了股债投资能力的双强。
富国稳健增强获得积极债券型基金奖,验证了该公司在“固收+”领域的强势。
广发睿毅获得混合型基金奖,符合业界对于广发权益强棒的认知。
招商产业债获得普通债券型基金奖,这体现了其在债券领域的资源禀赋。
这其中,工银瑞信在权益、固收领域投资实力都强的情况在业内比较罕见,也有一定的业务逻辑。
从渊源上说,工银瑞信作为内地最大银行的子公司,同时又是内地首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在固收(债券)领域长期积累的投资优势,从来就很明显。
而权益(股票)投资方面,近年,凭借着强大的投研平台优势和不断优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工银瑞信旗下不断涌现大批的优秀基金经理。
所以,工银瑞信的“股”、“债”双强,其实是“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有其一定的不可复制性。
平台的作用
而且,从历年晨星的获奖名单也可以看出,“江山代有新人出”是少数案例。“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才是常胜之基。
回头细数,近年能够持续冒出人才、旗下得奖产品不断的基金公司,业内不超过六家。
这背后核心——还是公募机构投研平台的能力高下。
打个比方:一个公募基金公司,就是一个投研平台。基金经理作为专业人才在平台上发挥作用,就如同站在巨人肩膀上起跳,巨人的高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基金经理能摸到的高度。
比如,工银瑞信一直强调的“投研一体”、“长期考核”,以及产品定位的“细分”,为核心投资人才提供了发挥才干的平台,为年轻人才提供了成长的空间。
再比如,该公司近年一直加强的投研“平台化”建设,通过设立15个能力中心和4大研究板块,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投资决策体系和集体智慧共享机制。
类似的,交银施罗德在权益投研平台打造的独到的投研文化,广发基金在平台融合多元投资风格的投资平台,最终的落点也都兼顾了“投研一体”、“长期考核”、“专业立足”、“人尽其才”等基本特征。
这不应该给整个行业以启示么?
明星基金经理的“群聚效应”
公募基金业归根结底是以人才为第一资源的行业。如何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是所有公募机构都要考虑的话题。
回头看,这份入围名单也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首先,任何优秀的团队都不是单个或两、三个基金经理出色的,都必然有一支强大的、多位骨干基金经理在册的。
入围最多的工银瑞信是近年中生代明星基金经理冒出最多的,杜洋、鄢耀、赵蓓、谭冬寒、单文...,以及杜海涛、欧阳凯、何秀红...,全市场都有名,而且是股票债券领域都不断有冒尖人才,如本次获奖的工银创新动力基金经理杨鑫鑫,以及工银纯债债券基金经理谷衡、张略钊。
类似的易方达有张坤、萧楠、冯波、张清华,广发有刘格菘、傅有兴、林英睿、王明旭,交银有“交银三剑客”,还有杨金金、田彧龙。和招商的马龙、王景、朱红裕等。都是团队作战。
团队兴个人才能兴,个人兴源于平台兴,这是基金业人才的基本规律。
“梯队”决定后劲
此外,梯队也非常重要。
一支“能打硬仗”的投研队伍,必然是持续有新鲜血液流入的团队。没有年轻人、没有良好的梯队,前台的“老同志”们也很难保持既有的风采。
这方面,工银、交银、广发等都有很好的经验。
其中,工银瑞信已搭建了较为完善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体系,其近年培养了一支198人的投研团队,投资人员平均从业12.7年,自己培养的基金经理占比例超过50%,已显著高于同业平均水平。老中青俱备的梯队,让公司整体人才都处于良好状态。
这背后是,工银瑞信搭建了专业序列和管理序列,探索多样化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了多产品、多风格的基金产品路线,重视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人才源头管理,这些安排确保了公司梯队的建设。
类似的,广发基金实施的多元风格、高质量、科学投研体系的培养机制。交银的“注重内生培养”,提倡不从众且开放包容的投资文化等也都培养了一支支风格鲜明、青年才俊层出不穷的投研梯队。
所以,投研梯队在公募基金人才战略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以忽视的。古话说,筑巢引凤。好的公募基金公司不仅要能搭建好平台,还得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培育出优秀人才来,最终才能形成业务、人才和实力的良性循环。
*以上为基金品牌推广内容,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过往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详阅《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