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定期存款以收益稳定、风险较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今年以来,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加速下行。
这样一来,财该怎么理?
“最近每周二,我都在App上抢一家银行发售的特色理财产品,连续几周才抢到。”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林栾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这款产品的利率在4%以上,每周二都遭遇“秒杀”,能不能成功买入全靠“手速”。
理财利率进入“3时代”
如今,利率在4%以上的理财产品愈发抢手。多位具有长期购买理财产品经验的投资者告诉记者,去年,预期收益率在4%以上的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还“遍地都是”,今年买起来就难得多;预期收益率在4.5%以上的理财产品已经较为少见,基本都要靠抢。
理财产品收益率“跌跌不休”,就连类似余额宝的“宝宝类”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率也持续走低。自4月6日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首次跌破2%以来,截至5月6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跌至1.66%的水平。近期,类似的大多数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率均已跌至2%以下。
往年一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均会出现“季末效应”,一般预期收益率会走高,今年的情况则相反——
数据显示,3月份,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月均收益率已跌至4.02%附近,创下2016年11月以来新低,较2018年2月份5.16%的收益率高点下降超过110个基点。
利率下降趋势难改
与此同时,不少银行还下调了存款利率。以5年期定期存款为例,去年不少小银行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还在4.8%至5%的高位,目前不少已调至4%附近。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近期,一些银行开始主动下调存款的执行利率。因为整个市场利率下来了,贷款利率下来了,银行自身也没有动力、能力去提高存款的利率水平,负债端成本也最终会有下降。”
随着近期央行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行,一些市场化的类存款产品利率明显降低,有代表性的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等收益率均降到2%以内,低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
为降低企业获得贷款的利率,今年以来,央行加大了资金投放力度。也就是说,市场上的资金多了,利率水平就下降了。再加上现在银行贷出去的资金价格下降了,银行就缺少了用高息来吸引资金的动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揽储的利率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水平。
今年一季度,DR001,简单理解就是机构之间互相借钱的利率,一度跌至0.6%,成为该指标自2014年12月15日公布以来的历史最低值,这反映出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价格极低。市场人士认为,此次下跌后,DR001或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1%左右,甚至是1%以内的低位。
从接下来的趋势看,中信证券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今年以来流动性持续宽松,银行通过被动提升理财预期收益率来吸纳资金的动力不足;预期银行理财在投资方面仍将以固收类资产为主,加杠杆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有限,这些都将带动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
如何实现保值增值?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不少人更倾向于储蓄。储蓄增加后,首先考虑的是要保值、增值。在利率下行的当前,如何实现保值增值呢?
“当下,最稳妥的投资还是银行理财产品。”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即便近几个月以来CPI比较高,银行理财产品显得“魅力不足”,但从长期来看,收益率还是相对稳健的,应该是可以跑赢通胀的。
鲁政委认为,在相对普遍的降息预期下,理财要买长期限的。“长期持有”是大多数人应当培养的一个观念。
明明则表示:“大家可以买点长期定期存款产品。现在看,理财也要抓紧买了,以后‘3’以上的理财产品也难见到了。”
还有银行理财产品经理建议,如果是风险回避型投资者,现在可以抓紧买入一些利率相对较高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对于能够承受适当风险的投资者,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用一定比例的资金购买基金类产品。
鲁政委建议:“从更长期的投资角度来看,更建议个人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来投资。”其中可重点关注“白”和“消”,“白”指的是业绩优秀、回报率高的“白马股”;“消”就是内需型的消费类领域,将是未来成长性较强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