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以“技术筑生态,智联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OpenHarmony技术大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由OpenAtomOpenHarmony(简称“OpenHarmony",即开源鸿蒙)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TSC)主办,分享OpenHarmony操作系统的技术革新与生态共建进展。
随着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活跃,当前全球都处在万物智联时代这一重要的换道超车机遇期,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持续发展,智能设备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催生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和场景。同时,随着AI算力的发展,混合AI架构未来在云端和边缘侧灵活分配,让大模型向智能终端领域渗透初见端倪,这些都对下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操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开场致辞中表示,OpenHarmony开源三年来,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组织和带领下,在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智能终端领域飞速发展的开源操作系统。
本次大会,OpenHarmony项目群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华为基础软件首席科学家陈海波在开幕式上做了题为《OpenHarmony技术领先筑生态,万物智联赢未来》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操作系统诞生67年来不断地演进,多次推动了信息产业浪潮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需要不同的操作系统,万物智联为我们操作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新机遇。
陈海波指出,OpenHarmony以“面向万物智联世界,构建分布式全场景协同的开源操作系统基座与生态系统”为技术愿景,秉持“生态统一、开放共赢”的生态理念,具备四大技术架构特征:架构解耦、弹性扩展;异构并行、全栈协同;原生智能、场景体验;极简开发、多端部署。
据悉,OpenHarmony已有425款软硬件产品通过兼容性测评,覆盖能源、金融、工业、航天、交通、医疗、教育、政务等各关键行业。
在现场,蓝鲸财经记者采访了陈海波,当问及OpenHarmony会否会接入华为盘古大模型后,陈海波表示了肯定。“面向未来,尤其是AI大模型时代,OpenHarmony将进一步提升智能体验的竞争力,特别是沉浸式交互,大模型可以作为一个重要入口。我们将利用各种设备本身具备的智能,具身智能的演进。就像今天的主旨演讲中,我介绍了OpenHarmony在未来如何向原生智能方面演进的一些规划,例如如何构建原生智能架构,这是我们架构本身的考虑。”
不仅如此,针对AI大模型时代的操作系统,陈海波介绍,OpenHarmony还有更多规划。
首先,如何面向开发者,通过大模型能力去提升应用开发的智能化水平,是OpenHarmony需要着重考虑的。从具体功能来看,比如沉浸式交互和具身智能方面。沉浸式交互是从鼠标键盘到改用触摸屏。接下来,OpenHarmony希望引入自然语言,因为大模型实际上是一种自然语言非常好的交互方式。
另外一个是场景空间。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会产生智能行为和交互性。这些都需要在架构上不断演进,原生智能的架构演进需要关注如何支持大模型,比如大模型推理,目前对大模型对算力要求较高。在端次方面,OpenHarmony如何通过更好的架构降低推理资源的消耗和成本,这也非常重要。
同时,OpenHarmony的智能服务编排,使得AI能力赋能智能操作系统,例如UI的排布、应用的排布、入口等都可以根据场景进行排布。
最后,陈海波称,OpenHarmony要帮助开发者实现低代码化,甚至是生成一些自动代码生成能力。具体来说,第一,可以将现有的各种应用迁移到OpenHarmony原生应用中,包括项目框架,以便非常方便地将其迁移过来,减少开发者构建应用框架本身。第二是代码生成。例如,通过大规模学习,让现有生态可以进行一些自动提示,帮助进行代码补全,甚至实现一些功能。
而针对如何定义“原生智能”的问题,陈海波认为可以用三个词定义:By AI,Use AI,For AI。这与原来有很典型的不同。在场景化方面,特别是将这些能力引入OpenHarmony后,分布式全场景的协同体验被放大。
随着AI大模型的井喷式增长,下一代操作系统与智能化的结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也考验着一个操作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根技术”,操作系统在万物智联中发挥的作用将日益凸显。AI原生的操作系统,即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