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高校教师当前忙于一项国家级教学改革工程——“101计划”。
教育部在今年3月底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领域全面实施系列“101计划”。同时启动地方高校“101计划”。
图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
“101计划”最初由计算机领域最高奖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提出。除了康奈尔大学教授身份外,霍普克罗夫特教授在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均有教职。在旁听了大量国内大学计算机相关课程,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包括参与国内40所高校计算机科学的教学评估(注:该评估以“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的形式实施)等,霍普克罗夫特教授提出了在计算机专业领域推动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学质量的想法。
该想法很快获得官方支持,2021年末,教育部在北京大学启动实施了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数字“0”和“1”正是计算机语言二进制的基本要素,该计划因而得名为“101计划”。
该计划分为两个阶段: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等33所高校为试点基地,用两年的时间建设出一批计算机领域的名课、名师、名教材以及打造优质实践项目。之后,以试点高校经验和成效为基础,逐步推广到其他高校以及其他学科中。
已覆盖56所高校、5个学科
时至今日,“101计划”已经低调运行已久,影响范围也在逐步扩张。
根据“101计划工作平台”官网内容,“101计划”工作组单位已经有56所高校,覆盖计算机、数学、物理、经济和基础医学等5个学科。
整体来看,共计56所高校入选了该计划。
分学科来看,计算机有33所高校、数学有31所高校、物理有31所高校、经济有22所高校、基础医学有11所高校。
其中,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山大学5所高校均入选了所有5个学科工作组。
值得注意的是,入选“101计划”的高校,并非都是传统观念中的“985”“211”“双一流”等高校。进入基础医学学科的南方医科大学就是普通本科院校。
对此,该校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吴砂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01计划”是立足学科开展的教学改革,更看重的是具体学科的实力。“有的高校专科性强,学科可能在国内能排名第一,但却并非‘985’‘211’或‘双一流’高校”。他认为,“101计划”打破了“看学校”的传统,让一些“专而强”的学校加入,更加科学合理。
试点经验,课程是关键!
“101计划”旨在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其突破口在于课程改革。发力课程建设也是“101计划”试点高校的重要工作。
胡振江是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也是“101计划”中率先实施改革的计算机学科的工作组组长。结合计划宗旨和计算机学科试点工作经验,他表示,“101计划”是以课程提升为导向的,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集中全国优势力量,系统性建设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听课反馈、教学研讨、教师培训,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核心课程体系
走在改革前列的计算机学科工作组选定了12门课程为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概论、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每门课程分解出了50个左右的关键知识点。近100位作者围绕关键知识点合作编撰了31本主教材,预计于今年底正式出版。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陈俊龙认为,相比以往的教学模式,“101计划”塑造了更具系统性,集聚全国学科顶尖力量打造了完整的核心课程体系,能从更大范围内提升学科人才培养提升。
显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提升教学效果是“101计划”的重要任务,高校做好课堂观察、有效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主任李克秋谈道,“课堂观察可以引导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及教学问题研究,发掘组建能听课、会讲课、懂课堂的高水平教学师资团队。”
据媒体报道,在2022年,“101计划”计算机学科课程建设团队共有209位教师(446人次)参与了142门课的240场听课活动,总共完成了443份听课记录。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并成立了“101人大—课堂提升组”,包括17位课程教师。该小组每月开展一次课堂观察进展暨经验交流会,相互切磋,提升课堂观察成效。
为了保障“101计划”的顺利实施,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相关教师参与校外听课、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出版教材、开展教学改革等各类活动。
强校云集的“101计划”可谓相当低调,施行两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直到近期5大学科56所院校名单出炉才备受关注。
随着地方高校的加入,相信更多更精彩的改革案例将逐步涌现,我们将持续关注该计划,为读者带来更新更深入的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101计划”网站.
[2]“101计划”正开启 一场教育领域“新基建”. 南方日报,2023-09-22.
[3]图灵奖得主:为什么中国顶尖学生入学赢了,毕业时却输了?.《中国科学报》,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