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唐·吕温《上官昭容书楼歌》
唐朝诗人吕渥的这首《上官昭容书楼歌》,用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上官婉儿的历史地位和文学天才,又隐约道出了上官婉儿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悲剧,是上官婉儿精彩而又短促一生的真实写照。
这位在娘胎里就被预言将来必“称量天下”的奇女子,在她短短几十年的人生中,一度成为左右当时政坛和文坛的““巾帼宰相””。
但在男权居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里,心比天高的上官婉儿最终仍难逃脱命比纸薄的宿命。上官婉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
惊现上官婉儿墓
位于西安不远的洪渎原,曾是隋唐时期长安城的高等级墓葬区,这里埋葬的王公贵族、葬在这里的皇亲国戚可以说不计其数。
2013年,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准备修建一条园区内的道路,于是根据规定,请来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这条道路的路基进行考古勘探。
经过勘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探明在这条路基的下面,有一座大型墓葬。该墓有斜坡墓道、5 个天井和砖券的墓室,应该是一座高等级的唐代墓葬。
虽然一时无法判断墓主人具体是哪位历史人物,但这种规格的唐墓说明,墓主人必然不是乏乏之辈。
8月初,考古发掘正式开始。考古工作者掘开墓道和天井后,发现墓道东、西两壁上涂刷了一层白灰浆水,但却并没有发现壁画。
在墓内的壁龛上,大家发现了170 余件陶俑,但这些俑的体型都不大,种类也不多,俑上也没有彩绘,和墓的规制有些不太相符。这是怎么回事?
随着发掘的继续,发现这座墓葬的北半部分曾遭到过严重的破坏,甬道的拱顶和地砖被揭的一块不剩,墓室西部棺床的位置被彻底铲平,墓室里的棺椁和墓主人的遗骸也不翼而飞。
根据经验,考古工作者认为这座墓葬曾遭到过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更像是官方行为,而不太像是盗墓贼所为——因为盗墓者大多只为求财,没有理由将墓室破坏成这样。
唐代出于政治目的的官方毁墓屡有发生,徐敬业叛乱后,武则天便曾下令毁坏过徐敬业的祖父李勣的坟墓。难道这座墓的主人,也曾因为某种政治原因,被皇帝下旨捣毁过他的墓葬?
令人欣慰的是,考古人员在甬道内发现了一块墓主人的青石墓志。作为墓主人的第一手材料,通常来说,墓志要比后人编纂的史书可加可信。
这块墓志系青石制作,高度和宽度都在 75 厘米左右,两侧刻着牡丹、忍冬、瑞兽等图案,顶面篆刻“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九个大字。墓志正文 982 字,记载了墓主人的籍贯、世系、生平、死因等重要信息。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这几个字,让考古工作者很快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她就是唐朝著名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从罪臣之女到掌管诏命
和历史上许多爬上权力颠峰的人物一样,上官婉儿也有一个悲惨的童年。
因为爷爷上官仪在政治上站错了队,公元664年,上官家族被抄家,她的爷爷和父亲被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则和母亲郑氏一起,做了朝廷的“官奴”。
母亲拼死拼活地干苦力,拉扯上官婉儿慢慢长大。
虽然是卑贱的官奴,但郑氏仍然千方百计让婉儿接受了教育。因为在怀孕期间,郑氏曾梦见一名巨人送给她一杆秤,并对她说,她腹中的这个孩子将来可以“称量天下”!
郑氏也是出身名门,在遭受巨变之后,她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欣慰的是,上官婉儿自幼聪慧,有过目不忘之才,又出落得貌美如花,很快就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武则天下令召见14岁的婉儿,当场命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用工整秀丽的字迹,很快写出了一篇流畅优美的文章。
武则天大喜,随即免去她的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自上官婉儿的手笔。
唐朝的朝廷文告,一般都是由饱读诗书的翰林学士草拟。但上官婉儿以女儿之身,从男人手里夺过了这项权力,其才华可见一斑。
上官婉儿的家人因为反对武则天被杀,某种意义上来说,武则天是上官婉儿不共戴天的仇人。
但是从后来的表现来看,上官婉儿对武则天非但没有仇恨,反而极为敬佩,完全被武则天的聪明才智和超人的精力所折服,成了武则天的“死忠粉”。
得到武则天赏识之后,上官婉儿乘机建议武则天设立修文馆,大肆征召天下才子,得到了武则天的批准。
修文馆成立后,招募了大量有才能的学子,馆内也频繁举办各种诗歌比赛活动。
才子们所作的诗,均由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对其中的优秀作品,武则天也是不啻赏赐。在婉儿的参与影响下,中唐宫廷诗风,正朝着“神来、气来、情来”的审美方向转变。
红杏出墙的上官婉儿
天授元年,武则天正式成为女皇,26岁的上官婉儿的地位越发重要。
虽然地位很高,但作为一个女人,婉儿也想有普通女子那样,有人疼,有人爱,有着多姿多彩的人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女人。但在武则天眼里,婉儿只是她的一件政治工具,至于这件工具需不需要感情,根本不会考虑。
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爱情滋润的婉儿,终于红杏出墙了。关于上官婉儿红杏出墙的原因,史书语焉不详,但在民间却有不少传说。
传说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失宠后,太平公主将自己的男宠张昌宗送给了母亲武则天。张昌宗长得极为英俊伟岸,又精通音律,和弟弟张易之很快便就成为武则天最心爱的男宠。
由于张昌宗每天都跟随在武则天的身边,所以和上官婉儿接触的机会也多。相比年老的武则天,正值青春的婉儿显然更有女人味。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感情。
但好景不长,两人的私情很快被武则天发现,婉儿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据说武则天有一次把张昌宗和婉儿叫来陪自己一起吃饭,没想到在吃饭时,两人当着武则天的面频频暗送秋波,惹怒了武则天。
《旧唐书》上也大略地记载了这一事件:“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史无前书上说婉儿“忤旨当诛”,指的就是她和张昌宗的私情被武则天发现了这件事。
愤怒的武则天马上下令将婉儿关起来,本想处死婉儿,后来武则天考虑到还需要婉儿为她制诰下令,于是决定对婉儿处以“黥刑”,也就是在婉儿的额头刻上一个记号,让她永远接受教训,不得越轨。
至于张昌宗,武则天倒没有怎么处分。也许武则天太喜欢这个男宠了,舍不得对他下手吧!
这件事对上官婉儿来说,是人生中又一次重大打击。从那以后,上官婉儿迅速调整了与武则天的关系,很快便又重新取得了武则天的信任。到了万岁通天元年,上官婉儿又重新"内掌诏命",代替武则天处理百司奏表,参与管理政务了。
史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以上官婉儿的能力和素质,她和张昌宗最多也就是逢场作戏,而不是真正的爱情。
因为张昌宗除了长得比较俊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长处,以婉儿的眼光,是不太可能爱上这种男人的。她和张昌宗的交往,只不过是一种两性间的本能而已。
婉儿的“情人”们
上官婉儿的初恋,其实是被武则天废掉的太子李贤。
成为武则天的侍从女官后,十几岁的婉儿天天侍奉在武则天左右,也有了与太子李贤的接触机会。
当时婉儿正处在怀春的少女期,对“容止端雅”的李贤很快便有了一种懵懂的感情。只不过她自己知道,自己一个罪臣的家属,又怎么能攀得上太子这根“高枝”呢?
据史书记载,李贤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唐高宗李治喜爱。上元二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后,得到了朝野的一致拥戴,但却遭到了武则天的猜忌。
后来,李贤被武则天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
公元 684 年,上官婉儿前去巴州看望李贤,闻听太子已经被害,于是在木门寺旁李贤曾经翻晒经书的“晒经石”上修建了一座亭子,并赋诗一首题于亭上,怀念李贤。随着李贤的死,婉儿的初恋还没开始,便不得不终结了。
除了张昌宗之外,上官婉儿还有个情人,那就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
对于这件事,正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中宗即位,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
婉儿私通武三思的原因,史书上并没有讲清楚。其实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
上官婉儿虽然得到武则天的信任,地位也已经稳固,但毕竟只是一介女子,又身处于权力漩涡中心,不得不时刻的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武三思当时正炙手可热,搭上武三思这条线,对上官婉儿来说,无异于在纷争的权力斗争中给自己加一道保险和筹码。
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连武则天和太平公主都养了不少男宠,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婉儿守不住寂寞,也不是不可理解。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武三思,是在她经常接触的那几个男人中,相比武攸宁、武承嗣之流,武三思至少长得好,也算是有点政治才能,算是“矬子里的将军”,所以也能够理解。
“秉国权衡”的女子
中宗神龙元年正月十日,趁着武则天病重,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了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后,逼武则天把帝位传给太子李显,改元神龙,李氏家族终于恢复了对于皇权的掌控。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一个性格比较懦弱的男人。
在被扶上皇帝宝座后,他的内心既有狂喜,又有恐慌。喜的是从此终于可以摆脱武则天的的淫威,慌的是自己根本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难以挑起皇帝这副重担。
手足无措的李显,于是重用了三个女人:皇后韦氏,妹妹太平公主,以及才华出众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侍奉武则天多年,处理朝政得心应手,是李显最需要的帮手。
为了拉拢婉儿,李显先是封婉儿为三品的婕妤,不久又晋升为九嫔之一的昭容。婉儿也就此成为了李显正式的女人,进入了李显的后宫。
李显对上官婉儿非常信任,婉儿也逐渐开始了她“秉国权衡”的日子。
婉儿是个聪明人,她知道要保住自己的权势,必须讨好和奉迎韦皇后。她讨好的手段也很奇特,居然是把与自己私通的武三思,介绍给韦皇后当面首!
据《旧唐书·中宗韦庶人传》记载:“时侍中敬晖谋去诸武,武三思患之,乃结上官氏以为援,因得幸于后,潜入宫中谋议。”这样看来,结交韦皇后,也是武三思的意思,所以上官婉儿一介绍,两人便一拍而合,不仅结成肉体关系,而且形成了政治同盟。
韦后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女人,一心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上官婉儿依附韦皇后之后,经常在诏令中推武抑李,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李重俊便于神龙元年七月发动政变,杀掉了武三思等人,并想抓捕韦皇后和上官婉儿。
这次政变准备得并不充分,所以很快被平定。死里逃生的上官婉儿从此更为李显和韦皇后所信任,李显甚至允许上官婉儿在皇宫之外营造私宅,出宫居住。
从此之后,婉儿的私生活变得极为放纵。据《新唐书》记载:“婉儿与近壁至皆营外宅,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因以求剧职要官。”
《资治通鉴》也记载:“上官婕妤及后宫多立外第,出入无节,朝士往往从之游处,以求进达。”压抑半生的上官婉儿,终于有了放纵的机会,一代才女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了放荡代名词。
景龙四年六月初,李显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韦后令上官婉儿草拟遗诏。婉儿于是根据韦后的意思,在诏书中写下了立李重茂为太子,由韦太后知政事等内容。
6月20日,太平公主与早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掉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并诛灭了韦氏家族。李隆基的部下刘幽求,也率军包围了上官婉儿的住处。刘幽求惊奇地发现,婉儿却正站在自己的府门外等他!
在刘幽求面前,婉儿据理力争,强调自己一直效忠于李唐王朝,绝非韦氏党羽。但李隆基却坚称她是韦氏一党,不由分说,便杀掉了上官婉儿。这位才女死时,年仅47岁。
婉儿死后不久,李隆基便从父亲睿宗手上接过了帝位,接着又在另一场政治斗争中铲除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即位为帝,是为唐玄宗。
同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从这时起,中国封建社会即将迎来它最辉煌的一个时代,而上官婉儿却不幸死于这个时代的黎明前。
是谁毁掉了婉儿的坟墓
上官婉儿的墓志上有一段关键的文字:“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按照墓志的内容分析,上官婉儿死后,是太平公主上奏唐睿宗,并自己出资,厚葬了上官婉儿。
太平公主为什么要厚葬上官婉儿呢?一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平时关系就比较密切,平时政见也比较一致,上官婉儿一直是太平公主拉拢的对象。
婉儿之死,也让太平公主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太平公主厚葬上官婉儿,也能让那些曾得到过婉儿提拔的人对自己产生好感,以便将来为自己所用。
婉儿的下葬时间是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她的墓后来是被谁下令毁坏的。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但专家们通过对一些其他证据的解读,还是有了比较可信的答案。
太平公主被赐死后,埋葬在哪里,按照什么级别葬的,历史上没有记载。而且在太平公主死后,玄宗还下令毁去公主的丈夫、驸马武攸暨的墓地,目的就是让太平公主死无葬身之地。
而作为太平公主一党,唐玄宗在下令毁掉武攸暨的墓地的时候,顺带把上官婉儿之墓也毁去,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考古发掘中发现上官婉儿墓曾遭到大规模的人为破坏,专家们推断极有可能是唐玄宗所为。
虽然这只是一个推断,而不是结论,但仍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在新的证据出现之前,这也是史学界普遍认可的一种推断。
上官婉儿天生丽质,极有才华,对她的被杀,朝野上下同情者大有人在。所以在多年之后,李隆基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同意将婉儿的诗文编撰成《上官昭容集》20 卷,这才让今天的人们读到这位一千多年前的才女的诗作。
纵观上官婉儿的一生,天生的美貌与才华是她立足的资本,隐忍的个性与放纵的情欲构成了她人生的两端。她一生中遇到过不少男人,有初恋的李贤,有法律上的丈夫李显,还有张昌宗和武三思这样的情人,甚至有人说连宰相崔湜、李迥秀,都是她的入幕之宾。
但透过表面上的放纵,我们可以看到上官婉儿的一生,都是在家族的宿命、君王的权威之间挣扎,她一直想找寻到她的活动舞台,找寻她的真正自我。她得到过,最终又失去了。
参考资料:
人民网:《上官婉儿墓志颠覆历史,嫁父子两皇帝与武三思私通》
李宜蓬上官婉儿:《论上官婉儿》
李明:《来自大唐的秘密——上官婉儿墓考古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