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满屏的推荐书籍、花样的直播看书,可是先别急,问问你自己,读书到底教会了你什么?
01
康辉读《小王子》
在央视《陪你读书》节目中,康辉推荐了《小王子》。他说,第一次读《小王子》是八岁,彼时的他难以理解其中深意,唯一感兴趣的情节是小王子在沙漠遇见了一只狐狸。
他在想,这只狐狸会变成美女吗?最后和小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像《格林童话》的结局一样。
等到2005年,康辉已经三十多岁,《小王子》中的一句话却再次触动了他。
“我当时太年轻,还不懂得去爱她。”
在那一年,康辉的父亲去世,他终于懂得这一句中的爱,不仅仅指爱人之间的爱。而曾经的他,对于生命当中那些独一无二的人,并没有懂得怎么去爱。
康辉那一年从《小王子》中知道,“其实爱需要学习”。
02
朱广权读《楚亡》
在央视《读书》节目中,朱广权推荐了《楚亡:从项羽到韩信》。他说,作者李开元先生是个侦探。
朱广权介绍,以项羽乌江自刎为例,史书记载,有五员悍将分得了项羽的尸身,分成五块去邀功请赏,最后都封了侯。作者李开元先生对这五个人进行了严格的“政审”来考核他们的出身和后来的发展。其中有个人很特别,名叫杨喜。
杨喜的侯位传到他的第五代子孙杨敞的时候,他的妻子正好是司马迁的女儿,所以作者想象杨敞和老丈人司马迁在酒桌上喝到酒酣耳热之际,会把自己的家族历史添油加醋地讲给他听,这或许便成了《史记》中的记载。
但朱广权读到这儿,他在想,这样的口述历史是真的吗?或许项羽并没有死,当时杀项羽的人可以故意指错,将他身边模样相似的大将说是项王,于是大家蜂拥而上,将他的尸身分成了五块,而真正的项羽呢?从此隐姓埋名,相忘于江湖,这些都可能发生。
朱广权:你不能以为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最后,朱广权说,他的启发之一便是“确定性变得不那么确定”。确实,对于那些无法亲眼见证的历史,怎样去给定一个确定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是“去挑战历史的极限”。
03
读书到底教会了你什么?
再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读书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是像康辉一样,幼时懵懂参不透书中奥妙,长大后才幡然醒悟人生真谛。
还是和朱广权一样,从书中展开联想,以史鉴今。
一千个人读一本书大概都能有一万个答案。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20日对外发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9年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这两个数据与去年相比皆有所下降。
报告还显示,使用手机的时间在日渐增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41分钟,比2018年增加了15.54分钟。
有人说,我每天都看大量公众号文章,这样不算阅读吗?
有人说,纸质书籍不再是唯一,我可以“听”书,这样不也是在读书?
有人说,我看各种长视频、短视频,一样能获取知识,这样为什么不算读书?
一位畅销书作家正在通过直播软件和读者进行交流。(图源中新网)
反驳的话语也是铺天盖地,碎片化阅读不算阅读、读纸质书才算读书、看书才能记住......
谁对谁错大概还需要留给时间去回答,相较于怎样去阅读,或许从阅读中获取了什么才更值得我们深思。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现在,倒不如说“我思故我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