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百科 > 读书

读书,第一要紧是把自己弄“通”

时间:2021-04-15 12:45:31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木春

俗语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读书亦然。回顾诸多名家大师的读书经验,长枪短剑,南拳北腿,各有各的精彩。郭沫若和郁达夫认为,读书要从目的出发,或为学习而读书,或为创作而读书,或为研究而读书等,目的不同,读法不同;而夏丏尊认为,读书应该视不同类别的书而异,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梁启超、林语堂提倡趣味主义,陈垣、梁实秋则反对读书只凭兴趣,认为要养成苦读的习惯……尽管如此,从名家林林总总的读书经验中,仍可梳理出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启发性的“读书经”,以资借鉴。

“随便翻翻”

不少民国名家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私塾教育,可奇怪的是,成人后的他们却承认自己真正的阅读启蒙,大多来自小时候那些漫无目的的“杂览”。周作人在《读书的经验》一文中说:“在书房里我念过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与《古文析义》,只算是学了识字,后来看书乃是从闲书学来。”后来懂得文章的好坏、思想的是非,是他长期博览古今中外的书籍后“暗中摸索”出来的。

同样,美学大师朱光潜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里回忆儿时的阅读,也是在父亲的教导下,读四书、五经、纲鉴、《唐宋八大家文选》等科举应试的“敲门砖”,但他不满足于此,偷偷浏览了大量“闲书”,从《史记》《战国策》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等小说、戏剧,乃至《麻衣相法》等杂七杂八的书,“总之,我幼时头脑所装下的书好比一个灰封尘积的荒货摊,大部分是废铜烂铁,中间也夹杂有几件较名贵的古董。”直到上了大学,朱光潜才开始接触外国作品。然而,正是少时的正规训练和杂览旁收,奠下了朱光潜一生的写作“基因”。

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涉览,即鲁迅颇为推崇的读书法——“随便翻翻”。鲁迅在一次演讲中希望年轻学子们看书首先要“杂”,他将杂览比作游公园,“随随便便去……所以会觉得有趣”。

读闲书,除了轻松有趣,还便于打开视野,增进常识,同时读者能从中摸索出读书的门道,发现自己的“趣味”所在。1923年,梁启超为当时《清华周刊》推荐“国学入门”书目时说:“学问固贵专精,又须博涉以辅之。况学者读书尚少时,不甚自知其性所近者为何。随意涉猎,初时并无目的,不期而引起问题,发生趣味,从此向某方面深造研究,遂成绝业者,往往而有也。”为此,他专门推荐了一部分“有趣”的书,“供学者自由翻阅之娱乐”。兴趣是学问的导师。人一旦找到了契合自己的“趣味”,也就遇见了自己的天赋所在,往往会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乐此不疲,成就一番事业。这也是林语堂所称的“自动读书法”。

今天,人们忙里偷闲之际,喜欢“随手翻翻”手机,上天入地,漫游一番,或刷新闻,或浏览电子书,我以为都算作“杂览”,是一种不错的阅读习惯。

读“基础书”

当然,只凭个人兴味而“随意翻翻”的人,或许能成为“无所不通”的杂家,却很难在某一领域成为行家里手。蔡元培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学者。他晚年总结一生的读书经历时,却诚恳地检讨了自己的“不得法”。他说年轻时求知欲很强,“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并且算学书也读,医学书也读,都没有读通。”到了40岁,一会儿学德语,一会儿学法语,可都不算精通,后来去德国大学学习,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心理学、美学、美术史、民族学,统统去听课,相关的参考书,也乱读起来,终究没能在具体某学科有所建树。蔡元培的话固然是自谦,但其中的道理,足以给读书人一个提醒,那就是读书不可泛滥无边,必须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尤贵在“博”的基础上有所“专”。史学大师陈垣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61届毕业生谈话中,就要求学生做到博与专的“辩证统一”:“世界上的书多得很,不能都求甚解,但是要在某一专业上有所成就,也一定要有‘必求甚解’的书。”

可惜,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没有觉悟到这点,结果是:阅书无数,一事无成。

读书如何做到“专”?民国大师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兹列举三点:

一是读“基础书”。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愈来愈多,单是每年出版的新书就已浩如烟海,某种意义上说,书籍成了读书人的一种负担。朱光潜在《谈读书》中提到,中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不过,书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一生受用不尽”。而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读书万卷,然而真正“留心”的却少得可怜,还由此养成了浮浅虚骄的习气。至于普通读者,不仅贪多嚼不烂,而且四面出击,拣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在书海中迷失方向,徒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朱光潜建议,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比如浮皮潦草地读许多本谈论希腊哲学的书,不如熟读一本柏拉图的《理想国》来得受益良多。著名学者、作家金克木把类似于《理想国》这样的“原典”称为“基础书”,后世千千万万同类书籍就是从这些为数不多的“基础书”里发源的。

二是心中有个远景目标。民国著名学者张其昀说:“为学必先立志,自家有主意头脑,方有以自立。”意即读书人须先立个“目标”,然后才能学有所获,仿佛种树先必有根,再经浇水施肥,最后才可能茂盛生长。否则,读书人“以书为主”,势必被书牵着鼻子走,成为“书奴”,这种阅读往往是迷茫的、低效的。在张其昀看来,读书人心里有个清晰目标地读书,即便杂览群书,也能不迷失自己,并能做到“专而不杂,致一而不懈,故得精通”,好像一个雪球,无论滚多远,都能吸住沿途的雪花,让自己越变越大。

三是“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如果说“心中有个远景目标”是着眼于长远的、宏观的,这里的“中心”就是比较短期的、微观的。在朱光潜看来,这个读书的“中心”或是某个科目,或是某一问题。如果以科目为中心的,就要精选那一科重要典籍,逐部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获得一个概括的全貌的了解,为进一步的高深研究做准备;如果以问题为中心的,心中先有一个着手研究的问题,然后找相关书籍去读。这种“有一个中心”的读书法,其最大优点在于能做到有计划、有系统性,不至于东鳞西爪,事倍功半。当年,胡适知道顾颉刚生活拮据,有意让他标点古书《古今伪书考》,以便多挣点儿稿费。那是一本小书,胡适以为十天半月就可以完成。哪知大半年已过,顾颉刚还毫无动静。原来顾颉刚对古书中的每条引言,都去翻查原书,仔细校对,注明出处和删节之处等,所做的工作已经远远大于简单的标点。又过了许久,顾颉刚告诉胡适:《古今伪书考》不必付印了,他现在要在标点和研究的基础上,编辑一部疑古的丛书,叫作“辨伪丛刊”。一两年后,顾颉刚再次不满足于自己编辑“辨伪丛刊”的计划,打算自己创作了。后来,果真如胡适判断的那样,顾颉刚成了中国史学界贡献不可限量的大学者。这就是“有一个中心”的读书法所产生的效力。

“读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书”

著名作家、学者曹聚仁在父亲的管教下,从小学开始读《近思录》《朱文公全集》《王阳明全集》,他发现这些书之间存在着不少的矛盾,便询问父亲,父亲也无法解答。到了师范学校,遇到博学多闻的单不庵老师,非常敬仰。再后来,接触了胡适、梁启超、顾颉刚等人的观点,又对单老师产生了怀疑,觉得他虽博学却没有自己的见解,单老师就像沙漠的吸水一样,大量地吸收了知识,却不能喷一点点到地面上来。为此,曹聚仁总结出三条“读书经”:第一,时时怀疑古人和古书;第二,有胆量背叛老师;第三,组织自我的思想体系。

这三条经验中,“怀疑”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那么,怎能做到读书有疑?

首先必须不存成见。顾颉刚在《怎样读书》文中写道:读书,是要借助书籍寻出一条求知的路,而非让书来限制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会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基于此,顾颉刚提醒读者,读书时不可先存成见,把某一类经典当成标准,而把别的书都通通视为旁门左道。

其次不能偏食,要多读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书。就像喜欢结交与自己“性相近”的朋友一样,很多读者只读跟自己“情投意合”的书,对于那些趣味、观念不相近的书,往往不屑一顾,贬入冷宫。如果单纯为了消遣,这种读法无可厚非,甚至称得上是一种很健康的精神按摩。但从扩大视野、增益智慧看,同质的书读多了,难免出现近亲繁殖的恶果,无异于给自己画地为牢。因此,金克木提出一个主张——多读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书。他说,读“异见”书,“可以使自己瞿然一惊,然后以敌人的态度去观察这本书的意见。结果若是自己被人折服,自然是自己原有的见解不对,从此便更进一步;若自己攻破了书中的理论,也就是自己受到了一次论敌的冲锋,无形中也加强了自己的力量”。这就像习武者,必须经常找高手过招,多挨别人的拳脚,才能获得更快的进步。

陈寅恪是史学大家,也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最博学的人之一。他把“读书贵在质疑”的理念提升到另一层境界。在讲授“晋至唐文化史”这门课时,陈寅恪告诉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就是要看原书,获取真实具体的史实,再经过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总之,读书一定要养成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批评态度的习惯。

读原书、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自由精神,这是陈寅恪读书、治学的方法,也是他一生为人的根本。把读书、做学问与生命实践融为一体,知行合一,无论环境多么险恶,依然至死无悔,陈寅恪先生堪称读书人的典范。

以上若干“读书经”,是名家读书经验中的一小部分。然而,无论多么独特或美妙的读书法,最终都取决于读书的“人”。1925年,鲁迅应《京报》副刊征求十本“青年必读书”的征文,发表了后来引发争论的一个言论:“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随后,周作人也发表了《古书可读否的问题》一文。周作人认为古书“绝对的可读”,只要读的人是“通”的。他说:“读思想的书如听讼,要读者去判分事理的曲直;读文艺的书如喝酒,要读者去辨别味道的清浊:这责任都在我不在它。人如没有这样判分事理辨别味道的力量,以致曲直颠倒清浊混淆,那么这毛病在他自己,便是他的智识趣味都有欠缺,还没有‘通’,不是书的不好。”反之,倘若是“未通”的人,即便让他去读什么新书,也会弄糊涂。所以,周作人主张:“我们第一要紧是把自己弄‘通’,随后什么书都可以读,不但不会上它的当,还可以随处得到益处。”读了上百篇民国名家关于读书的文字,周作人这几句话,是我最欣赏的。尤其在当下,每看到有人主张这个不许读,那个不能碰,我就忍不住想起这番话,并深深叹息。

(作者:王木春 系福建省漳州市东山一中语文教师,出版《先生当年——教育的陈年旧事》《过去的课堂》等)

责任编辑:曹金玥



Tags:读书   点击:()  评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互联网,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任何标注错误或版权侵犯请与我们联系(Email:2595517585@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推荐
“五分钟看完一本小说”“每日带读趣味历史”“连载人物传奇100篇”……眼下,读书类短视频风行,一些博主坐拥数百万粉丝,不仅吸引一群人坚持“打卡”,还创造了单套...【详细内容】
2021-12-15  Tags: 读书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主板,安装在计算机主机箱内,相当于地基般的存在,决定了硬件系统的稳定性。而大家在实地挑选主板的时候,往往有这样的疑惑:即便相同的芯片组,也有不同的板型,有大主板和小主板,到底哪...【详细内容】
2021-10-25  Tags: 读书  点击:(51)  评论:(0)  加入收藏
以下5本书,每一本的全球销量都超过了1亿册!每一本都是文坛上无可替代的经典之作!01《堂吉诃德》 书单狗首先要介绍的,是在全球销量超5亿的《堂吉诃德》!它是一本流传了400多年的...【详细内容】
2021-09-16  Tags: 读书  点击:(62)  评论:(0)  加入收藏
最近重新翻了一次《论语》,读到“公冶长”这一段时,若有所悟,原来“无欲则刚”竟然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无欲则刚”这一成语,尽管经常听到,但真懂得其意思的人并不多。那么,“无...【详细内容】
2021-08-24  Tags: 读书  点击:(80)  评论:(0)  加入收藏
樊登读书一年的收入规模,已经达到了10个亿。会员原价为365元/年(苹果手机端388元/年),按照活动优惠折扣算,每年成交将近350万个年会员。 樊登读书APP在短短8年内,已经发展了付费...【详细内容】
2021-05-25  Tags: 读书  点击:(112)  评论:(0)  加入收藏
读书究竟有没有用?在网络舆论场,这个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读书无用论”一度很有市场,从边远山区初中生辍学现象到一线城市大学生就业难,各种“读书无用...【详细内容】
2021-04-27  Tags: 读书  点击:(131)  评论:(0)  加入收藏
曾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大部分读过的书最后都会忘掉,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上面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小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它...【详细内容】
2021-04-26  Tags: 读书  点击:(129)  评论:(0)  加入收藏
俗语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读书亦然。回顾诸多名家大师的读书经验,长枪短剑,南拳北腿,各有各的精彩。郭沫若和郁达夫认为,读书要从目的出发,或为学习而读书,或为创作而...【详细内容】
2021-04-15  Tags: 读书  点击:(122)  评论:(0)  加入收藏
如何读书?看看这些读书之人读书法读书需要因地制宜,需要根据读书的目的、读者的性情、读书的条件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刨去个体性的一面,读书还是有许多共性的。因此,学习他...【详细内容】
2021-01-15  Tags: 读书  点击:(103)  评论:(0)  加入收藏
昨天,听完学长关于读书方法的课,我觉得自己的读书方式存在很大问题。下面我想结合学长讲的错误的读书方式来反思一下自己读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 我觉得这...【详细内容】
2021-01-15  Tags: 读书  点击:(133)  评论:(0)  加入收藏
▌简易百科推荐
大好时光别虚度!想充电却不知道哪有学习资源?想写论文却找不到参考文献?送你40个免费学术资源数据库 中文、外文数据库,期刊、电子书、学位论文、会议资料…你要的统统有~...【详细内容】
2021-12-24    人民日报  Tags:电子图书馆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五分钟看完一本小说”“每日带读趣味历史”“连载人物传奇100篇”……眼下,读书类短视频风行,一些博主坐拥数百万粉丝,不仅吸引一群人坚持“打卡”,还创造了单套...【详细内容】
2021-12-15  长安观察    Tags:读书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荐读者:郑晓红(甘肃省庆阳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中国教育报2017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1.《十九日谈》 杨无锐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这本书的副标题“《古诗十九首》里的生活与英...【详细内容】
2021-12-15    中国教育新闻网  Tags:书单   点击:(7)  评论:(0)  加入收藏
2021-12-14  桃心情    Tags:好书   点击:(12)  评论:(0)  加入收藏
选一本好书,读一本好书。 0121世纪资本论 法国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托马斯·皮凯蒂对过去300年来欧美国家的财富收入做了详尽探究。 富有的那批人不是因为劳动创...【详细内容】
2021-10-09  嘟嘟读书笔记    Tags:经济市场   点击:(26)  评论:(0)  加入收藏
以下5本书,每一本的全球销量都超过了1亿册!每一本都是文坛上无可替代的经典之作!01《堂吉诃德》 书单狗首先要介绍的,是在全球销量超5亿的《堂吉诃德》!它是一本流传了400多年的...【详细内容】
2021-09-16  阅读时代杂志    Tags:读书   点击:(62)  评论:(0)  加入收藏
读书究竟有没有用?在网络舆论场,这个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读书无用论”一度很有市场,从边远山区初中生辍学现象到一线城市大学生就业难,各种“读书无用...【详细内容】
2021-04-27  半月谈  微信公众号  Tags:读书   点击:(131)  评论:(0)  加入收藏
曾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大部分读过的书最后都会忘掉,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上面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小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它...【详细内容】
2021-04-26    春城晚报  Tags:读书   点击:(129)  评论:(0)  加入收藏
各位师说Talks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樊登,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叫“家庭阅读的力量”。不给孩子推荐书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家庭阅读虽然很有力量,但这件事千万不要由家长使劲来推动。我要...【详细内容】
2021-04-25    新京报  Tags:阅读   点击:(166)  评论:(0)  加入收藏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图片:〔清〕焦秉贞 《孔子圣迹图·删述六经》) 《论语》孔子儒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前551年―...【详细内容】
2021-04-25  地球旅館  今日头条  Tags:《论语》   点击:(95)  评论:(0)  加入收藏
最新更新
栏目热门
栏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