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
2013年,在香港“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的专场拍卖中,这尊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以约2.36亿港元的成交价拍出。这座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佛像。
释迦牟尼名悉达多,姓乔答摩,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城,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
乔答摩出身于刹帝利种姓,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学习《吠陀》经典和五明,后与觉善王女耶输陀罗结婚,生有一子罗喉罗。
20岁的时候,乔答摩离开妻儿,去寻访人生解脱之道。关于乔答摩出家的动机,说法众多。从当时社会考察,可能与他经历了亡国灭族的惨祸有关。传说佛陀布教,曾得到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的赞赏。但该国大臣发动政变,不仅拥立自己的儿子为王,还发兵消灭了释迦的国家,由此造就了他消极厌世的思想。
佛陀与“五比丘”
离家之后,乔答摩先学禅定,后来觉得禅定并不是目的,于是改苦行(即每天只吃一粒米,后改成七天进一餐),六年后,却发现徒劳无功。最后,他在菩提树下,沉思了七天七夜,终于得道。因而被称为“佛陀”,意思是“觉悟者”。这一年他35岁。佛陀主张要坚持“中道”原则,即既要避免极端苦行,又反对任情纵欲,只有“中道”才是解脱的“正道”。此后他就一心转向传教活动,历时45年,直到去世。
现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更是我国的主要宗教。提到佛教,很多人的脑海里第一闪现的一定是寺庙、僧侣以及一句“阿弥陀佛”,可是佛教可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汉明帝
那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
根据《三国志·魏略》记载,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大月支的使臣伊存来到了西汉,引起了太学生景卢的高度重视。伊存向他介绍了有关西域的情况,尤其是在介绍西域佛教时,引起了景卢的极大兴趣,并记录成文,这就是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大月支使臣口授《浮屠经》的历史事件。
根据史料,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始于汉明帝时代,因明帝夜梦金人,所以遣使十八人,去西域求经,邹到大月氏国时,就遇到了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于是十八史将他们迎往洛阳,安置在白马寺,并译出《四十二章经》,是为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
到了嘉平年间,因印度名僧昙柯迦罗与昙谛的倡导,开始建立中国的佛教制度,以及出家受戒的规范,这是佛教戒律正式传入的开始。
在汉末与三国时间,佛教经典与初期佛教的规模,虽然源源传入中国,但是当时国内主要是儒、道两家的学说,所以佛教在当时的思想史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后,佛教能被当时所接受,也是因为两个原因。
1、民间的信仰。汉末时期,战争不断,民不聊生,人们意识到自己并不能解决眼前的苦难,而上天也保佑不了大家。而这时候佛教闯入他们的世界,宣扬因果报应。使得人们相信此时的苦难是为了还前生的孽障,还完即可得到极乐,因此给自己以安慰。
2、知识分子的皈依。自东汉党锢之祸以来,汉初儒家传统的学说,受政治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使人不能满足和信服。魏晋以来,知识分子的士大夫们开始追求旷达思想,崇尚个人自由,追求玄学。正与佛教宣传“般若性空(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虚而不实的)”不谋而合,因此受到士大夫的推崇。
1、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力发展
佛教在汉末传入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帝王开始提倡佛教,因此佛教在当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南朝的梁武帝,他对宗教特别感兴趣,尤其偏好佛教。因此当时佛教寺院林立。杜牧就曾写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这还不包括黄河流域的佛教建筑,由此可见当时佛教的盛行程度。
2、唐宋时期到达鼎盛
唐朝时期对于宗教一律宽容,人们可以自由信仰。最重要的是在唐太宗时期发生了一件大事,玄奘从印度留学回来,唐太宗专门为其集中了国内的学生和文人专门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与此同时,法藏大师又建立华严宗,使得佛教更甚。
也是在此时,道宣法师兴起律宗,正式确立佛教戒律,中国佛教的规范,也从此时得到了确立。
3、明清时代衰微
两宋以后,理学家的思想日趋强盛,又因朱明政权提倡儒学与朱注经疏,用来考查士大夫的能力。因此佛教一时人才衰落,再也难以达到唐宋时期的辉煌。
清代时期,统治者推崇西藏密宗,从顺治到康熙,都与藏地的密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雍正在位期间,他倒是自封禅宗的大宗师,在深宫内领导和尚参禅。但是他也下诏书,要和尚专心修道,不得作诗词文章。而且佛教教徒必须在头顶烧戒疤。
不过到了嘉庆年代,由于西洋文化思想的引入,教会文化进入中国,佛教便衰落了。
虽然佛教现在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但是却大有不同,我国现在主要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傣传佛教三大信仰。
汉传佛教的主要区域是沿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以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以东的地区;藏传佛教则散布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隐居”在西双版纳的傣传佛教。汉传佛教主要指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藏传佛教则是印度的密教;傣传佛教是印度小乘佛教(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
汉传佛教主要有八宗,即禅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密宗、净土宗。其中禅宗就是儒化了的中国佛教,净土宗则是道教化了的佛教。
像我们平常经常说的阿弥陀佛则是净土宗的教主,这出自于《般舟三昧经》,“般舟”是梵语,意为“佛现前”。“三昧”也是梵语,意为“定”。佛现前,是一种禅观境界。这部经还认为,一个习禅者如果一心一意念(观想、回忆的意思,而不是用口念)阿弥陀佛,经一昼夜乃至七天七夜,就会在定境中见到阿弥陀佛的形象。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象国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相传是释迦摩尼前世的师傅),为普渡众生所创的"古象雄佛法",也就是"雍仲本波佛法"。后来与印度佛教结合,就是现在的藏地佛教。
藏传佛教的六字箴言:汉字音译为唵(an)、嘛(ma)、呢(ni)、呗(ba)、咪(mei)、吽(hong)。这是佛教密宗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箴言,故称六字箴言。藏传佛教将这六字视为一切根源,循环往复念诵,即能消灾积德、功德圆满。
傣传佛教(也称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在公元前三世纪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形成南传上座部佛教,习惯上称之为巴利语系上座部佛教。
七世纪前,由缅甸传入西双版纳,不过那时候没有塔寺,只凭口耳相传。结果十一世纪左右,西双版纳发生战乱,僧人逃走,南传上座部佛教随之烟消云散。
战争平息以后,才再次传入西双版纳。这次却以佛经传入,这就增加了这次传入的稳定性。
明隆庆三年,缅甸的金莲公主嫁与傣族第十九代宣慰使刀应勐结为伴侣,随金莲公主而来的还有佛教典籍及佛像。金莲公主后来也在西双版纳兴建塔寺,这就标志着傣传佛教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形成。
傣传佛教分为摆罢派和摆孙派,摆罢派的僧人没有寺庙,居住于草棚之内,以苦修为主,僧人少。摆孙派不仅有寺庙,还有寺田、佃户,僧人不仅主持佛教仪式,还为病者驱魔,为死者荐冥福,与村民交往频繁。
参考资料:《中国佛教发展史略》南怀瑾
《佛教史》杜继文
《简明中国佛教史》李尚全
《中国佛教史》任继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