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惠此中国,以绥四方。”通过《诗经》中的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中国”这一词汇,那么这里的“中国”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到底是不是一个意思呢?
答案当然不是,因为我们如今所说的“中国”是我国的简称,在古代自然没有这一说法。但是翻阅古籍了解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历史文献中都出现过“中国”这一词,那么古时的中国与当今的中国到底有何不同?那么中国为何叫中国?如果连祖国名字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中国”这一名称的来源与演变过程。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
事实上,“中国”这一词早在周朝时期就出现了。这并非凭空猜测,而是有着强大的历史证据支持的。《尚书》中写道:“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大概意思是说,统治周朝中国的人们,乃是上天授给统治者的旨意。众所众知,《尚书》是周朝时期的著作,因此可以断定“中国”这一词早在周朝就开始使用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中国”并不具有国家名称含义,而是指地理位置:天下的中心。在周朝时期,由于分封制、宗法制的实行,统治者必须保证他所居住的城邦位于统治地区的中心,这样才能统领四周。所以,周朝统治者就将权力中心地区称为中国。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历史文物能够证明这一点。1963年,陕西省出土了一件来自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虽然这件青铜器深埋于地下经受了千百年的沉淀,但是仍然造型精美细致,颇具匠人智慧。更令人关注的是这件青铜器底部的铭文:“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句话的意思是,以这个地方作为天下的中心,并统治民众。
这其中的“中国”与《尚书》当中的“中国”都是相同含义,都指代着地理位置。有学者根据周朝地区的权力和地域划分,分析出铭文里的“中国”指代的正是当今河南洛阳地区。在周朝统治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开阔,并且土地肥沃,生存资源充足。
从周朝时期“中国”一次的含义不难看出当时君权天授的思想十分浓厚,统治者认为他们所属的地方就是天下的中心。这个看似十分自信满满的想法,其实是一种对世界认知狭隘的思维,容易固步自封,阻碍探索世界、开拓眼界的步伐。
由于中国古代时期一直是农耕经济为主导,统治权力一直掌握在皇室手中,从周朝开始“中国”这一指代地理位置的词汇也从此一直沿用下去。秦国在平定六国,统一天下以后,也引用“中国”来指代秦朝所统治的所有地区,也就是说,秦朝时期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地理方面的词语,没有掺杂政治意义,就如同我们当今所说的中原一样,是个地域代称。
“中国”一词的含义演变
“中国”一词开始被冠以国家含义是从汉代开始的。刘邦打败项羽以后,再次将割裂的国家进行了统一,从这以后“中国”这一词开始逐渐有了民族色彩。但是当时主导人们语言的仍然是世代相传的习惯,人们还是更愿意把“中国”理解为一个地理概念,很少把政治内涵民族意识融汇其中。
有一段传言,说当五星连珠时中国会开始向荣耀盛世更近一步,因为1995年在新疆出土了一件来自于汉代时期的锦布,上面写着“五星东出方利中国”。很多人把它冠以迷信和玄学色彩,甚至有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强行把天文现象与国家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
然而,当我们深入的了解到“中国”一词在汉代所指的真正含义是地理名词以后,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谣言就不攻自破。直到唐朝,人们依然习惯把“中国”用在地理名称上,例如《西游记》中所提到的“东土大唐”,亦是指中原地区。、
“中国”一词被赋予政治意义
“中国”一词真正被冠以政治含义是起于明朝,兴于清朝。明太祖朱元璋统一疆土以后,出台了一些政策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对统治领域的政治观念也更加强烈。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所有在他管辖范围内的地区都称之为中国。在明朝,很多皇室宗亲在与外邦人交流时常常称呼自己为“中国之人”。
到了清朝,“中国”这一词彻底被赋予了政治含义,尤其是清朝末期,随着八国联军的侵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家国与民族统一的重要性,“中国”一词在人们心中就代表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包括清朝时期清政府所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中,都是以“中国”为落款。
辛亥革命运动后,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帝制被推翻,民国建立,此时的“中国”便又增添了新的含义。直到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后,十几亿中国人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新中国就此成立,从此以后,人们可以骄傲的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结语
从西周到清朝,从民国到新中国,“中国”的含义和内容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作为一名中国人,能够纵横古今,了解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历史悠久,我们将深深的感到自豪,这份文化自信,是专属于千百年来的大河文明的,是专属于中华民族的。
因此,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中国”的起源,以及它的前世今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