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网易新闻
导语:说真的,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邮政!
先来分享一个冷知识:在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邮政排名世界邮政企业第1位。没错,就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总是很慢的中国邮政。
从一年亏179亿到成为世界第一、从不断被吐槽“龟速”到屡屡破圈被点赞,中国邮政早已今非昔比。每年10月9日是世界邮政日,今天就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中国邮政。
一、总挨骂的中国邮政,为什么不能倒闭?
说到被吐槽,“慢”是中国邮政受到差评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于三通一达、顺丰等快递公司的运输和配送效率,我们印象中的邮政包裹似乎常常会多花一倍时间,两者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别?
首先,我们传统意义中理解得很慢的邮政包裹也叫邮政小包,价格大约为同城5元、邻省6元、其他8元、西藏新疆10元;特快包裹速度更快,运费也略高,但最高不超过18元。如果想更快你还可以选择EMS,但价格也和其他快递公司相当。2021年邮政EMS的满意度甚至挤进了80分的行列,比肩顺丰京东。
不得不承认,收费便宜就意味着它很难快,但为什么中国邮政要保留便宜但不够快的业务呢?
因为其他快递的“快”,是建立在完善交通体系和有盈利空间基础上的。而一些偏远地区或山区不仅交通不便,甚至只有几个村子几户人家,覆盖这些区域几乎是百分百赔钱的生意,自然只有国企能来做——把一些无法赚钱的邮寄路线也拿来做,而且为了惠民还不能提高价格。
早在2019年,中国邮政就提前一年完成了全国55.6万个建制村直接通邮任务,全国乡镇网点覆盖率100%。
在中国境内,中国邮政无处不在。比如川藏线上全年积雪、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的“雪线邮路”;
身处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腹地的“最孤独”沙漠邮局;
中国最南端的南沙群岛邮局;
世界海拔最高的珠峰邮局。
中国境外,主权延伸的地方也有它的踪迹。1985年2月,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南极长城站”建成的同时,中国南极长城站邮局也正式成立。
2011年11月3日,太空邮局成立,宇航员杨利伟任局长,邮政编码是901001。
即使地址不详,中国邮政也在努力送达:从烈士陵园接过烈士们的信件,面对信息不全和地址变迁,多方打听、屡经辗转,帮烈士找回家的路。
二、曾一年亏损179亿,邮政业务一直在赔钱
可以想象,这些出于责任运营起的网点和线路很难实现盈利,即使是收费更贵一些的特快专递EMS也是如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所以政府文书传递、党政军组织的投递、法院传票、录取通知书等都必须通过EMS投递。这项规定看起来是政策红利,实际上却常常要付出很大成本。
1997年,全国平均每封平信的投递成本是1.1元,但投递却只需要一张50分的邮票。于是这一年邮政的亏损金额高达惊人的179亿元,位列全国各行业之首。
中国邮政在成立之初与中国电信是一家,但或许是常年为之弥补亏损让电信“看不下去了”,1988年终于提出“分家”,电信业务成立了电信局,邮政业务成立了邮政局。中国邮政转型更加迫在眉睫。
面对邮政业务亏损的问题,西方国家常见做法是将其私有化、市场化,但这也导致了大量不盈利网点被取消和邮费飞涨。最后,中国邮政想出来的办法是:开银行。
之前的一村一站点,慢慢变成一站点一银行。乡镇居民虽然大多不富裕,但任何数字乘以14亿都不是一笔小数目。2007年,中国邮政正式成立储蓄银行,第二年就开始盈利,2013年年底营收规模就达到了1544亿。
用开银行赚的钱反哺邮政业务,有人说这也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呀。但相比于一家公司,中国邮政更像是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即使不挣钱也必须要存在。
三、逆风翻盘,做全球最赚钱快递公司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现在的中国邮政其实是全世界最赚钱的快递公司。
《财富》杂志发布的202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上榜的世界邮政企业中中国邮政排名第1位,其中营业收入排名世界邮政第1位,利润也排名世界邮政第1位。这是中国邮政连续三年进入百强行列,并首次超越日本邮政位列第一。
而面对自己长期被吐槽得慢的问题,中国邮政也在努力改善。2021年6月,中国邮政正式启动全面提速,主要内容涵盖了寄递全面提速、全网邮路优化、航空高铁运力支撑和自有干线车辆的规模不断扩大。
此次大提速共覆盖全国1000多个城市,多省市地区实现运邮次日达,6成以上特快专递实现次晨达。如今,中国邮政已优化现有邮路400余条,增加300余条下行邮路,覆盖了2000余个县域,实现1000+城市间寄递提速。
在近年来我国遭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中国邮政快递业在行业中也有非常好的表现。在2020年初突发的疫情中,快递公司纷纷停摆,中国邮政在武汉打开了一条运送物资的绿色通道。
结语:
作为一家国字号开头的“百年老店”,中国邮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个月后就已成立,70多年来承载着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肩负着探索与转型的压力。也许身处物流体系完备的城市中的我们,永远也不会体会到中国邮政“使命必达”的力量,但下次提到它,或许我们可以多一份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