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发布,这一概念迅速火遍全球,很多人认为,人形机器人将迎来自己的“iphone时刻”。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发展高峰论坛”的现场,大量到场观众没有抢到座位,仍然选择挤在门口参会。行业的火爆,可见一斑。
人们对于人形机器人的热衷,归根结底在于提高效率。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按照人类的生理结构进行设计,为了适应更多种类的任务,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贴近人类形态的人形机器人无疑是替代人类的最优解。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提及了一个词——通用。她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身高、重量、速度,都很接近人,最大特点就是通用。不同于某一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适用范围更广,同样一个产品,也许可以在多个领域使用。因此,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更喜欢把人形机器人叫通用机器人,它的存在就是要来代替人类做更多事情。
人形机器人,是集机械、材料、电子、控制、智能、仿生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产业带动性强,但技术难度也高。目前,人形机器人发展还有很多难点痛点,光是做到像人一样走路就是行业的难题。优必选首席技术官熊友军举例,人形机器人光是一个关节,就分为电机、液压、气动等,但仍然和真人差别很大,未来需要加上力控技术,这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我梦想中的人形机器人一定是仿生的,但人类的肌肉组织如此奇妙,现在的机器人还做不到,差距很大。”
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董事长刘勇透露,人们在前台看到的都是人形机器人的精彩表演,背后其实是大量的失败摔倒。人形机器人经过这么久还没有市场化,因为软件的鲁棒性(意指异常状态下维持基本性能稳定的能力)差,硬件超配带来的成本高。但人形机器人也带来更多的机遇,其中,核心零部件的创新设计已经塑造了一批新型企业,未来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还会诞生一批超算、计算、网联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认为,中国是发展人形机器人最具竞争力的市场。因为中国5G通信全球领先,人工智能产业是世界第一梯队,智能制造业产业链完善,应用场景最为开放丰富。
“那些只会挥挥手的,不能算智能人形机器人。未来合格的人形机器人,要会使用工具,具有一部分人的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元知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盛鑫军建议,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不能仅限于实验室,要和产业链一起,携手突破。研发端可以围绕技术指标,来要求推动产业链革新,这会引起整个科研范式的改变。
“未来,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机器人,就像手机一样。现在相当于90年代初,没多少人有手机,但30年之后每个人都有。”黄晓庆预言。王兴兴也大胆设想,若干年后,人形机器人在整个国家的数量可能会成为像GDP一样的国家经济指标,全世界的经济文化都会因此产生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