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香港证监会对外公布,香港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将于2023年3月20日正式推出,若投资者还未回复开户券商同意其转交个人身份信息,后续将只能卖出股票不能买入股票。
香港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实际上就是港股实名制,目的就是打击股价操纵。因为港股现行的市场架构在投资者身份方面,一直是不公开透明的,导致香港证监会在监察市场可疑行为时,往往缺乏投资者的身份信息,很难判断是否属于违规交易。这也是为何有些港股股价涨跌离谱,却无法被有效监管的原因。
港股实名制来了
3月2日,香港证监会发文提醒投资者,香港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将于3月20日推出,如投资者还未回复开户券商同意其转交个人身份信息的要求,在该制度正式生效后,投资人就只可出售目前持有的股票,而不得买入证券。
根据香港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及香港的资料隐私法例(包括《个人资料(隐私)条例》),中介人须向个人客户取得明示同意,以便向香港证监会及联交所提交相关的客户身份信息。有关信息会以加密方式存储在数据资料库内,只有证监会及联交所的授权人员可查询。
据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很多投资人已经收到来自开户券商的邮件,要求同意及更新客户身份信息。
记者了解到,在香港投资者识别码制度下,证券公司必须为每一位客户编配唯一的券商客户编码,并与客户的识别信息配对。包括身份证明文件上的全名,签发国家/地区或司法管辖区,类别及号码,以向联交所提交配对档案。
根据相关规则,客户应确保留存在公司的身份证明文件是真实有效完整且最新的。包括香港身份证、大陆个人身份证、护照,不接受往来港澳通行证。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表示,“推出投资者识别码制度符合国际做法,各监管机构将能够实时掌握证券买卖指令的投资者身份信息。这将大大增强我们的市场监察能力,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提升投资者信心。”
记者获悉,在现行的市场框架下,当投资者在联交所的交易系统输入交易指令,或通过该系统执行或报价时,无需披露其客户身份,因此透明度不高,影响了香港证监会对市场违规交易的监察。
目前投资者可以在香港不同的券商开立多个账户,但由于缺乏身份披露,一旦股票出现异常,香港证监会很难及时确定违规交易指令或交易是否由同一投资者发出。
比如,某只股票的股价大幅上涨可能看似是多家不同的券商分别买入所致,但事实上是因为股价操纵者故意在不同的证券公司开设了多个交易账户实行对敲买卖,隐藏行踪,导致难以辨别。
然而,一旦实名制,所有的可疑交易都将变得透明且容易监察。
香港证监会严查“唱高散货”骗局
3月1日,香港证监会发文终身禁止康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康宏资管”)前持牌代表黄冠成重投业界。原因在于,黄冠成参与港交所创业板某上市公司(A公司)的股价操纵计划。
据悉,2016年6至7月期间,黄冠成作为康宏资管的财富管理顾问,说服其同事参与A公司股价操纵计划,每次交易前黄冠成都会事先确认日期、时间、规模及价格并向其同事发出详细指示,确保同事的客户的买盘指令与操纵者的卖盘指令互相配对,这直接导致A公司的股价暴涨暴跌。
去年11月,香港证监会与廉政公署采取联合行动,拘捕了八名人士,包括一个“唱高散货”集团主脑,该集团涉嫌通过多家香港上市公司组成的复杂交叉持股网络进行“唱高散货”计划,涉及非法收益1.91亿港元。
另据记者获悉,香港证监会目前正对一个组织严密的“唱高散货”集团采取行动,有13名嫌疑人被控以多项刑事罪行。目前此案件押后至2023年4月进行审判。这13名嫌疑人就两家香港上市公司股份组织及执行多项“唱高散货”计划,并通过众多代持人账户操纵大量该等股份的买卖,大举抛售获利,且在对敲交易中还涉嫌洗钱。
“唱高散货”计划属于操纵股票市场的手法之一。骗徒利用不同方法将某上市公司的股价人为地推高,然后高价抛售。骗徒还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诱使没有戒备的投资者以高价买入股份,而集团成员则沽货获利,使无辜的受害者蒙受重大损失。
香港证监会表示,投资者识别码制度一方面能够方便监管机构更及时、有效地监察市场,识别交易异常行为,另一方面也能降低为处理香港证监会对客户身份的查询时带来的持续合规成本。“此举与美国、欧洲、澳洲、新加坡和中国内地等主要司法管辖区的发展相符,将有助确保市场的廉洁稳健,从而支持香港继续发展成为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
责编:万健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