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威读书日志,与你分享。请认真阅读完全,或许你会得到不错的收获。
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里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相信很多人对这章都耳熟能详,但对其理解却各有看法,相差甚远,尤其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这两句。不同的理解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体系,有些可能偏离老子的原意,走错方向也不一定。
【道,可道,非恒道】
有些版本的"恒"字用"常"字代替,但以考古出来的帛书看,"恒"字才是原本所用的字,可能因汉代一位帝王的名字带有"恒",才改成"常"字,这叫避讳吧。不过这并不影响话语想要表达的意思。
对于开篇第一句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是因断句不同造成的,通常有两种断句方式。
第一种:
道,可道,非恒道(也可表示为"道可道,非恒道")。这样的断句使第一个"道"成为了宇宙的本源。
第二种:
道可,道非,恒道。这样断句,通俗地说就是道理不只是一个,一件事情有人可以这样理解,也有人可以那样理解,道理不是唯一不变的。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才是宇宙间恒久存在的理,这是常态。这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是:凡事不要太认死理,事情并不是非这样不可,解决问题的道路有很多条,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不同的断句自然就有不同的理解,也容易影响个人对待事物判断标准。对于我来说,比较偏向于第一种断句方式。
老子的《道德经》是有探索宇宙本源的,不可能只是说人间处事道理。"道,可道,非恒道"这样的断句,大意是:宇宙本源的"道",不是用人类的语言系统就可以描述出来的,能说明的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道。"道"虽然是无法用人类的语言清晰表述出来,但却是永恒的存在,并且运转不息,影响着宇宙万物的生息。
那么"道"到底是什么呢?《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提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这里,老子提到有个东西,它先于天地而存在,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形状,独立存在从不改变,循环运转永不停息,为天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这个东西连老子他本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它美妙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已经超出人类的语言范畴了。所以老子只能勉强称它为"道",或者"大"。
看,"道"在老子眼里已经是宇宙本源了。所以,"道,可道,非恒道"这样的断句方式更显得合理些。
这个"道"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无所不包,它衍生出了宇宙万物,这些万物背后的变化规律也是道的体现。如使一朵花从开花到凋零的运行规律也是道的体现形式,花虽然凋零了,但它背后的道不生不灭,依然存在,时机到了,它又显现出来。"道"生万物,并且融入万物之中,成为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生命循环不息的动力。
老子的道,跟西方的绝对理念,和佛的真如(或真心、如来藏)是不是有相通之处?这些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真实存在、无所不包、运转不停的。或许其就是相同的东西,不同的命名罢了,但本质上可能就是一致的。
【名,可名,非恒名】
明白了第一句,这句话就容易理解,因为它跟前一句是相应的,是通过第一句引出的观点。大意是:名,如果是可以通过命名得到的名,那它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
以我们人类的语言或认知系统为中心,我们对宇宙中肉眼可见的或不可见的,都冠以名称,大的如地球、木星、太阳系、银河系等;小的如草鱼、苹果等。看不见的如磁场、电场等。这些都是以我们的语言来强行命名它们,把它们叫做什么而已。或许现在我们称苹果为苹果,千百年后它不叫苹果了,叫青果呢?很明显,这些东西的名称都不是恒久不变的,所以说"非恒名"。或者说,可以命名的最终都无法逃离生灭的命运。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先说这句话断句的另外一种方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地的开始万物无名,有名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宇宙间已经孕育好万物了,所以才会说"有名,万物之母"。
但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这里有个逻辑上的混乱,宇宙中出现一个可见的具体实物,并不一定就有名称,万物又不是因有名称才出现,没有物就先有名称?这又不是人类实验搞出来的新物种。万物之母跟名称没有多大的关系。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不是探讨"无名,有名",更像是说"无、有"两个方面,后面的章节也有提到无跟有。天地的原始状态,没有任何具体的形象,我们冠之名为"无";而有具体的形象出现,我们才称之为"有"。无中生有也许是万物产生的过程。
无,被称名为天地的开始;有,被称名为万物的母本。看,这其中的"无、有",都是可以命名的,而前面已经明确说了名可名,非恒名,那么无跟有都不是恒久存在的,它们或许只是宇宙间的过客,或许跟宇宙同生同灭。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里无理解为把自己"常处于无的状态","欲"则表示想要或想达到某种目的意思。整句话就可以理解为:我们应该经常用"无"的认知状态,为得是能以此来观想道的美妙之处;我们也经常用"有"观念,为得是能以此来观察道在具体事物上的极致体现。
宇宙万物并不只是有或者无的,它们背后还有"道"。但是,我们可以经常从无和有两个方面来体会道的极致奥妙之处。所以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与有同出于道,但叫法不同,但它们都是很玄妙的。它们玄妙之极,是宇宙中所有美妙变化的根本门径或者说法门。
如果我们把前面断句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始"及"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那么此两者应该是无名跟有名,还是常无欲和常有欲呢?这样的话,此两者是什么就说不清了,所以只能是无和有。这里也可反推得出,前面断句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始"及"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有一定的逻辑合理性。
无跟有都是道的体现,它们虽然都不能像道一样永恒存在,但它们之间的各种交错却能把宇宙间的多姿多彩展现出来,是通往一切玄妙变化的大门。没有无跟有的复杂交错变化也就没有宇宙的精彩美妙。
好了,看到这里,有什么感想吗?这对我们生活可以有什么启示?每个人的感悟不同,得到的价值观也不同,你我愿意分享交流吗?欢迎。下期小编再分享关于这章的不一样观点,相信很大部分人没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