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5日,今年基金经理离任数量已达到142人,创近8年来同期最高。其中,知名度较高且“一拖多”的老牌基金经理的“清仓式”离任,一般都是离职的前奏。
作者 |陈畅
来源 |市界
基金经理离任潮愈演愈烈。
进入6月,几乎每个交易日都有基金经理离任公告发布。仅6月19日和20日两天时间,就有11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广发基金代宇、民生加银基金何江、海通资管李亦星等。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25日,今年基金经理离任数量达到142人。而2016年至2022年同期,公募市场基金经理离任人数分别为70人、75人、77人、114人、124人、136人和125人——今年基金经理离任数量创近8年来同期最高。
针对基金经理离任潮,有声音称,他们之中有的卸任基金经理后就离职公司,而离职时间,正值基金公司年终奖发放之际,或有“拿钱走人”的意味。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向「市界」分析,基金经理离职与年终奖发放有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年终奖是金融行业普遍存在的激励手段之一,对于基金经理而言,也是重要的经济回报,可能比工资要高。
券商中国等多家媒体曾做过调查,一般来讲,管理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年终奖,普遍能超过300万元,顶流基金经理年终奖达到千万元更是大概率事件。
然而,基金经理离任后,原本冲着明星光环购入基金的投资者,在去与留的问题上无疑会产生纠结。与此同时,部分基金经理投靠更大的公募平台,也变相造成中小基金公司缺人、抢人现象加剧。
老牌基金经理频跳槽
「市界」观察到,在离任基金经理中,不乏知名度较高,或是“一拖多”的老牌基金经理,这种“清仓式”卸任,一般都是离职的前奏。
今年4月,民生加银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于善辉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民生加银康宁稳健养老一年A、民生加银卓越配置6个月等多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合计管理规模约90亿元。
6月,中邮基金公告称,基金经理任慧峰离任中邮趋势精选、中邮价值精选、中邮风格轮动、中邮核心竞争力、中邮睿泽一年持有5只产品基金经理。
同月,富安达基金公告称,基金经理吴战峰离任富安达科技创新混合、富安达消费主题混合等6只产品的基金经理。据报道,这位公募老将因个人原因离职。
据悉,吴战峰有着15年的基金经理从业经验,在富安达基金任职年限超7年。在他之前,今年2月份,在富安达基金任职时间超10年的基金经理张凯瑜亦离职。
对于基金老将接连流失的现象,富安达基金对外回应称是“个人原因”。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富安达基金成立已经超过10年,公司的管理规模上升乏力,可能导致老牌基金经理“出走”。
还有恒越基金的高楠,被认为是公司的顶梁柱。2021年末,其管理规模一度突破了120亿元,成为个人系公募中为数不多的百亿基金经理。未卸任前,其所管产品规模占整个恒越基金管理规模的近8成。因业绩表现佳,高楠还逐步被提升至公司的权益投资部总监、总经理助理,然而,这些都没能阻止高楠的离开。
据界面报道,高楠此次或许是被上海的同业挖角,或将跳槽到另一家基金。
另外一个现象是,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是基金经理流失的“重灾区”。
今年以来,融通基金已有5位基金经理离职,德邦基金离职4人、大成基金离职3人、中加基金离职3人。相反,头部基金如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等公司,前五个月都“只进不出”。
由此可见,基金行业的龙头效应越来越巩固,而中小公募基金公司在缺乏产品、业绩和渠道等优势的同时,又要面临基金经理流失这一重大考验。
▲
(图源/视觉中国)
基金经理换人,往往令投资者措手不及,持有的基金该抛还是留,是他们关心的话题。
5月8日,招商基金一天之内发布9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宣布基金经理王垠因个人原因离任多只基金产品。在离任之前,他在招商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超过300亿元,5年来任职回报为33.90%,平均年化收益为6.48%。
消息一出,部分投资者立即表示,“换人了,那我也清了”“王垠不管了,换了新人,他们值得信赖吗?”
显然,投资者希望基金公司换人前早发公告,为自己留下撤出时间,但这种想法似乎很难实现。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告诉「市界」,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第33条,公司应当严格遵守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及时披露基金经理的变更情况,自公司作出决定之日起两日内对外公告,并将任免材料报中国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
“从上述规定可知,公司走完基金经理离任流程后,要在两日之内进行公告。”付建称。
但安光勇指出,基金经理从提出离任到正式发出公告需要一定的流程。具体流程可能因公司而异,通常包括基金公司内部的审批程序、合同解除谈判等环节。此外,基金公司也需要确保顺利交接管理权,包括确定接替的基金经理,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备相关信息。
安光勇预计,“整个流程的时间可能会因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异,但通常需要数周到数月的时间。”
拿完年终奖就走人?
在离任或离职原因描述上,各基金公司说法不一,但往往仅用几个字就简明概括,包括个人原因、工作调整、内部调整、业务调整等。这让外界对基金经理离任或离职的真实原因不得而知。
而目前的这波离任潮而言,由于正踩在了刚发完年终奖的时间点上,市面上就产生了基金经理领完年终奖就“撤退”的猜测。
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大多数公募基金年终奖发放时间较晚,普遍为次年4-6月份。
早在今年2月,基金经理离任潮迹象初显时,就有公募人士预言,由于基金公司年终奖发放时点的限制,正式的离任潮大概要到三、四月份才会大范围显现。届时可以算得上是新老东家对基金经理争夺最激烈的时刻。
6月以来,基金经理离任速度有所加快,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或许是对上述猜测的一种印证。
通常来看,基金经理这个吃香职业,年终奖都不低。有基金从业人士向「市界」透露,大牛市时,基金行业年终奖的普遍标准是12~18个月的月薪,有公司开出30~50个月的月薪作为年终奖。
券商中国此前报道,中大型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考核前列出年终奖金超过1000万元或是正常现象。
▲(图源/视觉中国)
其实,为了避免基金经理“拿完年终奖就走人”的情况发生,基金公司早就有所防备,它们想出的办法如出一辙,即分时段、递延发放年终奖,以减少基金经理拿钱走人的冲动。
有的基金公司是三四月份或年中才发放上一年的年终奖,有的年终奖是按比例分三年递延发放。“如果基金经理对于年终奖的激励不符合其预期,或者认为与其绩效不匹配,可能会成为他们离职的一个因素。”安光勇称。
但他同时表示,基金经理卸任或离职的背后原因通常是复杂的,除了年终奖外,还可能包括职业发展机会、工作压力、公司文化、个人理念与公司的匹配度等多种因素。
业绩亏损往往是导致基金经理离任的重要原因。典型案例如:今年3月,鹏华创新未来发布公告宣布王宗合卸任时,他所管理的鹏华创新未来成立2年半时间亏损超44%;6月,向伟离任浙商基金经理时,其任职回报有7只基金收益为负,其中浙商智选领航三年持有A在向伟任职期间亏损超20%。
抢人加剧,基金经理去向如何?
从最新曝光的基金经理离职去向来看,不少基金经理没有“奔私”或创业,而是继续留在了公募,只不过换了东家。
据已知公开信息,今年4月份因个人原因离职的华泰柏瑞副总经理、固定收益部总监董元星,5月份即出任中信保诚基金公司总经理。
在同样时间段、以同样原因离职的英大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汤戈,几天后即被确认入职方正富邦基金。
今年2-3月份离职的多位基金经理,目前的去向也已经浮出水面。从长城基金离职的基金经理何以广,已入职兴证全球基金;从诺安基金离职的基金经理蔡宇滨,目前已入职招商基金;从中加基金离职的基金经理冯汉杰,已入职广发基金;从中加基金离职的权益投资部负责人李坤元,目前已加盟宏利基金。
安光勇称,基金经理如果是跳槽到更大的公募机构,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包括管理更大规模的基金、执行更务实的投资策略和实现更广阔的市场覆盖。跳槽也可以带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更高的薪酬待遇以及更好的工作环境等因素。
“每位基金经理的具体考虑因素可能不同,需要结合个人职业规划、公司文化、待遇福利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基金经理纷纷离职,对于中小公司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回想基金最火爆的2020年,以张坤、刘彦春、刘格崧、刘江、葛兰、董承非等为代表的明星基金经理,展现出强大的“带货”效应,新品屡现,开售秒光的情形一再上演。
成也基金经理,败也基金经理。一旦失去了明星经理的加持,基金产品的负面影响也随之浮出水面。
天相投顾在研究基金规模受基金经理变动的影响后指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均存在百亿级别以上的规模变动,这或许是因为部分基金经理的品牌效应,在某些基金经理不再管理其产品时,一些追崇该基金经理的投资者会选择大额赎回基金,继续去投资该基金经理新任职的基金。
历史信息显示,去年,原中欧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卸任5只中欧基金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产品被净赎回了几亿到十几亿份;原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顶流基金经理董承非离职后,两只基金半年合计缩水40多亿份;原华安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崔莹离职后,半年单只产品净赎回比例接近六成。
今年基金经理的离任效应目前还未完全落地,但可以预见的是,参考过往案例,对于一只公募基金产品而言,基金经理的离任或多或少都将对产品规模产生影响。
值得注意的一个背景是,今年5月份数据显示,公募基金新发行规模陷入罕见冰点,发行份额仅为311.47亿份,创下近五年的新低。基金经理离任为本就陷入销售困境的公募基金公司雪上加霜。
如何稳住基金经理,已成为基金公司的当务之急。
根据去年6月施行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公募基金管理人应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静默期的规定使得基金经理跳槽成本提高,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基金经理的频繁流动。
除此以外,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也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明星基金经理离任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主动压降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用“老人带新人”的方式避免断层等。
安光勇建议,在“自保”措施上,基金公司应及时公告和解释基金经理离任或离职的原因、确保交接过程的顺利,同时向投资者提供透明的信息和沟通渠道,加强对基金投资策略和绩效的监测。此外,基金公司还可以通过建立稳定的团队和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来降低基金经理离职的影响。
「市界」查阅基金经理招聘信息发现,不少基金公司给出的月薪在八九万元,全年16薪。为了留人,多家基金公司正加快推进股权激励改革,将持有人、员工与基金公司的利益绑定在一起。
一方面是疯狂挖人抢人,另一方面,基金人才的门槛越来越高,紧缺的现状也不容忽视。
据公开数据,2018-2022年四年时间内,公募基金净值增长至26万亿元,增长率为100%。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6月20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为26.68万亿元。
而同期基金经理人数增长至3262人,增长率约60%,基金经理人员的增速赶不上基金规模的急速扩张。
天相投顾相关负责人告诉「市界」,基金经理的“稀缺性”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该职业的投资复杂性与专业性较高,招募时更加倾向高学历人才,目前,市场中86%的基金经理为硕士学历;第二,一名基金经理的成长过程耗时较长且需要基金经理本人与背后团队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最后,拥有长期稳定赚钱能力的基金经理数量较少。
上述负责人还提到,截至2023年6月20日,全市场共有3456位基金经理,其中从业年限不足3年的基金经理占总人数的48%,“新生代”基金经理的不断涌现与基金经理团队年轻化或将成为趋势。
该负责人认为,“新生代”基金经理受传统投资风格的约束可能较小,在规范从业的前提下,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个人投研能力,并灵活地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为公募基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新生代”基金经理尚未经历过完整的市场牛熊周期,因此在风险控制能力上可能有所欠缺。
也有观点称,“新生代”基金经理的加速亮相,不排除是基金公司针对老将离去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