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朋友在晒自己的养老金计算单,养老金高的人,晒自己的养老金计算单有得意的成分,养老金低的人,晒自己的养老金计算单,有不相信的成分,也有情绪低落的成分。
其实职场中人,每一个人的都希望自己的养老金有一个好看的数据,都希望自己的养老金能够解决自己的今后的养老问题,确保不给自己的儿女增加负担。但我们的养老金不是自己想要高就能高的,也不是你自己觉得很高,是社保部门给你算低的。
养老金计算时,其实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计算体系,总的来讲,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就是三个方面。一是基础养老金;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三是过渡性养老金。
作为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来讲,多数人是没有过渡性养老金的,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中人来讲,几乎人人都有过渡性养老金。
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计算中,除了比较共性的数据,比如退休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也就是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现在称为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这个是决定该地区养老金高低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个共性的因素就是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包含了视同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在养老金中的因素也是比较大的,不管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还是过渡性养老金都要和缴费年限挂钩,而且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在今天文章中,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三个数据。从网友的晒出的养老金计算单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与养老金有关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缴费指数。
缴费指数是一个大的概念,在计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养老金时,缴费指数分为实际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这三个数据在养老金计算中具有不同的用处。
实际缴费指数,是以每年的实际缴费指数之和除以实际缴费年限之和。比如每年的缴费指数都是1.2,缴费30年的缴费指数之和就是36,除以30年就是平均1.2,这就是退休时计算实际缴费指数,或是平均实际缴费指数。
视同缴费指数,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退休前的职务、职级、专业技术职称来确定的,主要包括了职务指数或是岗位指数、薪级指数、退休生活补贴指数这三个方面来确定,视同缴费指数一旦确定就是平均视同缴费指数。
平均缴费指数,是视同缴费指数总和加上实际缴费指数的总和除以累计缴费年限,得出的指数就是平均缴费指数。
比如最近一位网友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养老金计发表,表中显示,自己的累计缴费年限是468个月,其中实际缴费年限是105个月,视同缴费年限是363个月。
视同缴费指数是1.5019,实际缴费指数是1.5237,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实际缴费指数1.5237乘以实际缴费月数105个月,加上视同缴费指数1,5019乘以视同缴费月数363个月的总和,除以累计缴费月数468个月,平均缴费指数为1.5068。
这三个数据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实际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是用来计算平均缴费指数使用的;平均缴费指数是用来计算计算出养老金的;视同缴费指数是用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
比如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办法为:养老金计发基数加本人的指数化缴费工资除以2,乘以累计缴费年限乘以1%。
假如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为7132元,平均缴费指数是1.5068,就要先计算指数化缴费工资。指数化缴费工资为养老金计发基数7132乘以平均缴费指数1.5068,等于10746.5元。这个10746元也可以理解为个人缴费贡献占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份额。
二者的平均值为养老金计发基数7132加10746.5除以2,等于8939.25元,乘以1%,就是每缴费一年的基础养老金等于89.39元,假如累计缴费年限为468个月除以12,缴费年限等于39年,乘以89.39元,每月基础养老金等于3486.31元。
视同缴费指数是用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按照上面这个例子,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132元,视同缴费指数是1.5019,指数化缴费工资为7132元乘以1.5019,等于10711.55元,过渡系数是1.3%,视同缴费年限是363个月,除以12等30.25年。
过渡性养老金为指数化缴费工资10711.55乘以是30.25年乘以过渡系数1.3%,等于4212.32元。过渡性养老金明显高于基础养老金,原因是两个,一是视同缴费指数化工资不除以2,指数化缴费工资比较高;二是过渡系数是1.3%,高于基础养老金的1%。
综上所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按照新办法的计算方式,取决于养老金高低的因素除了带有普遍性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缴费年限以外,视同缴费指数、实际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起着比较关键的个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