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想进互联网大厂的求职者,HR,猎头来说,职级是一个绕不过的坎。在职级体系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一个求职者现在的职级,薪资水平都会直接关系到一份新工作的级别和待遇。
对于求职者和招聘的公司来说,能力是最重要的,但偏偏这个最重要的“能力”,却是最不直观和最不可量化的,招聘方只能通过一轮又一轮的面试去了解。对于大多数HR来说,面试之前的简历筛选过程是一个费时又费力的过程。因此,在一眼扫过年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项目经历等内容之后,如果一个候选人正好有一家或多家互联网大厂经历,那么,他的职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在中国的互联网大厂中,BAT(百度、阿里、腾讯)和TMD(字节、美团、滴滴)是标杆性的存在,虽然现在百度日渐式微,市值一度被拼多多、美团、快手,甚至小米反超,但拼多多、快手成立时间尚短,包括职级在内的各项体系并不完善,而作为“互联网黄埔军校”的百度成立已经22年,上市也已经16年有余,内部职级和体系都比较成熟,很多公司设置职级体系时也会参考这些先行者,相对比较有研究价值。
我们不再赘述这些大厂的职级分别对应什么样的能力,类似的文章在百度,知乎上一搜一大把,也没什么新鲜的,我们主要看看各种职级的对应关系。
在这之前,要明确一个事情,就是职级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有各种各样的调整和发展:
第一,纵向角度,各大厂的职级“注水”的现象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阿里十年前校招的职级一般是从P3开始,工作5年左右能到P6(配股票 )就已经非常厉害了,但现在的阿里P6只是一个连股票都没有的最基层员工(阿里新入职P6没有股票,但如果绩效好,有奖励股票);
第二,横向角度,七八年前,百度职级是比阿里高一级甚至两级,比如一个百度T6到阿里,一般都能拿到P7的offer,优秀的甚至能拿到P8 offer。但现在随着百度地位和市值的下降,百度T7跳槽到阿里,能升一级到P8已经不错了(这还是在阿里最近股票跌的很惨的情况下);
第三,大厂的职级体系也并非一成不变的,2019年6月11日,腾讯就进行了职级体系的调整,将原有的6级18等(1.1-6.3级)的职级体系设计取消,优化为14级(4-17级)的专业职级体系,并且专业序列和管理序列完全分开,不再有对应关系。同时去除不同职级之间的专业标签,统一置换为“专业职级+职位称谓”,而曾经仿照腾讯职级体系的京东、美团也把职级调整为类似阿里体系的职级系统。
在这几家大厂中,百度是职级体系中分类最细的,所有员工分为T(研发)、P(产品运营)、U(视觉交互)、E(解决方案)、B(市场公关行政等职位)五个专业序列和M岗(管理序列)。
相对来说,阿里比较简单,只有专业和管理序列两种,专业序列从P4到P12,管理序列从M1到M10,但由于阿里的P序列被提到的机会比较多,很少有人提到M序列,之前因为张大奕事件被降级的阿里合伙人蒋凡,其实是从M7降至M6,但大家一般都说是从P12降到P11。
在目前大厂的职级对应来看,百度、阿里、滴滴采用比较类似的体系,也比较方便对应,百度是从3-12级,阿里是4-12级。一般来说,在P7以下,百度会比阿里高一级,比如百度P5一般对应阿里P6,百度P6一般对应阿里P7。但从7开始,百度的阿里的级别会趋于一致(百度P8、P9去阿里也只能拿到P8、P9),毕竟百度这两年的发展并不是很好,阿里则是家大业大。滴滴目前的职级体系跟上面两家类似,但一般会比阿里百度低一级或者半级,比如百度的T7基本等于滴滴D8,阿里的P8去了滴滴,一般可以拿到D9。
在腾讯调整职级体系之前,美团和腾讯的职级基本是完全对应的(美团会略高一些),3-1(腾讯新职级9级)一般没有或者有一点点股票,薪水区间在50-70万之间,到了3-2(10级),由于加上了股票,总包会在100万出头,3-3(11)则可以到150万以上。到了4-1和以上,一般年薪包都在会在300万以上(股票是大头)。
字节的职级相对比较扁平,从1-1到5-2职级之间的跨度也比较大,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员工都集中在2-1,2-2,3-1,3-2这四个职级中,而且,由于字节同等职级的薪水区间实在太大,比如2-2这一个界别,薪水是40-120万的区间,目前的参考价值并不是很大。
一般来说,这些大厂员工职级的人数大头是中间层,比如阿里的P6/7/8,百度的T5/6/7,腾讯新职级的8/9/10/11(对应旧版的2-3到3-3)。
到到了阿里百度P9,腾讯12级、美团L10,字节4-1,滴滴D10以上,一般都是大神和总监以上管理层,人数比较少,属于一般求职者很难达到的级别。据已知的信息,基本上这个级别之后,升一级,薪水翻一番,甚至更多。
最后,送上一个简单的BAT、TMD职级对照表,我可以保证属实,但数据样本有限,不一定很精确。(此处的参考薪水按入职时计算,不考虑股票期权增值减值因素)